又見五胡十六國

看 YouTube ,又看到了五胡十六國,節目不錯。

以前曾貼過這個:

前些時,有人賴文給我說:日本不少人是五胡十六國時,東晉時期,乘船去日本的那些人的後代。那些人特愛讀三國。

那人說: 中國古代的“跪坐”習俗,在唐朝被拋棄了。
現在,日本還有跪坐。那就是唐朝前期,就留在日本的證明。

唐朝,承接五代與隋朝,是我國文明的空前盛世。

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這個時期胡人文化大規模傳入中原,對原有的傳統文化形成衝擊,在融合與交替的過程中,漸漸形成了新的格局。

而跪坐這一從商周興起,延續了數千年的古老習俗,被廢棄淘汰了。

《禮記•曲禮上》書云:坐毋箕。

《禮記•曲禮上》記載:坐而謙之。

大陆这边中学的历史课本,在我少年时,课本是不讲的。原因是,历史老师认为东晋这边是正史,五胡十六国只是东晋时期,北国北方的地方割据,所以在讲晋代时,几句话带过而已。

唐末的五代十国就讲得比较详细,因为五代十国时是天下军阀混战,各自为阵,交关变化。

那是一個民族融合和民族遷徙的時期。
漢代以來,累積在中原的胡人,開始消化的過程。

漢化的鮮卑人,鮮卑化的漢人。
令人想起巴西的高楚人,也是一種融合。

有一句話,漢人學得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那一陣子,鮮卑話竟然是高級語言。

多年遷徙的結果,現在的廣東話,是保留唐朝古音最多的語言。
廣東人以唐人自居,美國還到處唐人街。
用廣東話吟唐詩,應該是最貼切的。

現在的台語,或閩南語,是保留漢代中原古音最多的語言。
而客家話更早,是保留秦漢以前古音最多的語言。

至於現在的國語或普通話,則是很晚期。
混合了許多北方遊牧民族的語言,很多中原語音都沒有了。

活到現在,個人覺得,哪一國哪一族不重要。
住哪裏説什麼話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能活得好,活得有尊嚴。

所謂的國家民族,圖騰而已。

小时候读过一首唐诗,诗名好像是《戏妻族语不正》。说的是诗人祖居川蜀,娶妻为胡人,说话有口音。

有一段时间让人觉得高级有可能,更多的时间里也不见得鲜卑话比中原川蜀话高级的。

瓣狀甲

在河南南陽,伏牛山一帶流傳著這樣一句民謠:
“誰的小腳指甲兩瓣瓣,誰就是大槐樹底下的孩。”

在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公園祭祖堂裡有兩副楹聯:
“舉目鴰窩今何在,坐敘桑梓駢甲情”

“誰是古槐底下人,雙足小趾驗甲形”。

-oo0oo-

根据记载原本的汉人是人高马大的体型,但是北方民族和汉人大量混血,结果纯种汉人受到影响身材越来越矮小,一汉当五胡最终成了一个传说。

古代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里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甚至是一度沦落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手中几百年,这也是后来为何有人评价晋朝之后无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