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相机工作照(16)鲍勃和他的女儿

本帖最後由 糟木匠 於 2011-11-26 11:58 AM 編輯

昨天看到鲍勃,他曾是我到公司的第一个上司。

我的英语很差,当时的英语尤其差。但我这带中国口音的英语发音难不倒他,他总是很认真地听我说话。除了指点工作细节,他还总是纠正我英文单词的发音。他说我的英文发音不算差得太离谱,如果我能把重音的位置找准,让长元音和短元音有明显的区分,我的英文就正点了。

说着容易呢,你对一个学中文的西方人说,让他们把普通话四声都清楚了,难啊。

那几年公司特别忙,我们老是加班。周末到办公室,鲍勃会买一大盒甜圈(一种圆圈型的甜点)和一些咖啡,慰劳我们这些拿年薪没加班费的职员。鲍勃在周末老是带着女儿。小丫头那时不到十岁,鬼精灵一个。她爸爸捧着一托盘咖啡,她就抱着那盒甜圈,用小屁股顶住大玻璃门让她爸爸先进去。

她小声地贴在她爸爸的耳边说俏销话,回头看到我就在她身后脸一下红了,张开缺一颗大门牙的嘴,尴尬地笑着。

鲍勃也笑了,对我说:“爱丽丝讲啊,每次你都拿一个最小的,只吃一个,别人都吃两个三个的。还有,她说你老把甜点说成开关。。。。”


那小丫头缺牙是17年前的事了。这次再见面,说了很多事情。我问起爱丽丝,鲍勃说爱丽丝现在在中国。爱丽丝独立性很强,高中的最後一年就搬出去住了,给她在多伦多湖边买一套小公寓,读完大学後她转手卖掉了赚了八万元,租公寓住,租共享的汽车用。前年在中国找到一份工作,退掉租房,终止共享汽车租赁,没牵没挂,背上小包就能走。

111125AutoShareas.png

鲍勃问我:“你知道秧拎(杨林)吗?你知道乎微尖(胡伟珍)吗?还有你们中国的很多播音员,国际裁判,都是爱丽丝的学生,跟她学口语的!”

我问鲍勃有没有去过中国,鲍勃说,很想去,只是和他的太太现在正打理一家小邮局,脱不开身。

我曾拍摄过很多同事的照片,找了好久,竟然找不到鲍勃的,这次见面于礼貌上也没拍照。

收藏 分享

本帖最後由 洞庭 於 2011-11-26 11:02 PM 編輯

Autoshare ? 如何共享法 ?

說起普通話的標準程度 , 俺前幾天還在火車上向一個大陸人吹噓 .
他說看不出俺是台灣人 , 說俺講普通話沒有台灣腔 .
俺說 , 要論全中國範圍普通話的標準程度 , 臺灣人是僅次於北京人的 , 也就是說 , 是全中國第二的 .
台灣人講國語 , 除了捲舌音和 F 音偶而發不太出來 , 四聲是絕對標準的 .
而這四聲標準 , 四聲分明 , 就幾乎絕對不會聽不懂 , 不會聽錯 .
即令沒有捲舌 , 把 “吃飯” 說成 “出換” , 也還是聽得懂的也 ,

但其他省份的人 , 各有其官話鄉音和腔調 , 講起普通話來 , 四聲不分 , 就很難懂 .
比如說老毛湖南人 , 老鄧四川人 , 老蔣浙江人 , 以及其他湖北人啦 , 山東人啦 , 還有老周淮安人啦 .
這些人講起官話來 , 說真的 , 要是沒有字幕 , 還真難聽得懂 .
聽說老毛晚年講話 , 除了張玉鳳 , 沒人聽得懂 , 全得靠她翻譯 .

俺在台灣聽老蔣小蔣講話 , 沒有字幕就不行 , 所以電視上一定要有字幕.
其實別說老蔣小蔣啦 , 即使梧葆老兄講話 , 說不定就聽不懂啦 .

所以當年製做注音符號 , 推行國語是對的 .

以前同學打電話來,是我父親接的,事後都說:有一老頭接電話,講話聽不清說什麼?
現在有時有的客戶,聽小弟講話後,常對小弟親切的微笑,你也是原住民的喔。

[

林彪湖北人,估计你没听他说过话,也会有一些听不明白的。

现在的年轻人,普通话说得好的不少。

[

那就是说,你和原住民接触多,或多或少说话受他们影响了。

我一个亲戚,河南长大的女孩,后来到夏威夷嫁给一位由台湾定居夏威夷的小伙子,现在居然在夏威夷学了一口台湾腔的国语。

上星期一起個早,到上工地,一溜煙的進入辦公室,主要是趁著尚無人來,把瑩幕的桌面改了。

有的人越老,變了性,不讓人,叫老頑固。
有的人越老,變了性,糊塗了,叫老番顛。
有的人越老,變了性,愛摸摸,叫老不修。
有的人越老,變了性,像小孩似的,叫老小。

老小,老小,越老越小。
基本上,小弟就是這樣。
上上星期,一早上工,就開講了。

來來來,看看看,三色人講五色話,請緊來看。
今天來播桌布,緊來緊來緊來看啦。
有人愛食菜瓜,也有人愛食苦瓜。
這是沙漠的喇嘛廟,這是綠色的菊花啦。 - - -

來!大家圍來參考,若愛看好花好景免驚無,

來喔!來喔!鑼聲鼓聲響四邊,總請列位來相看喔。
奇了,沙漠的喇嘛廟等的眾多資料,怎麼沒了?幾日就想這事。

上週末,才想起,左手邊的同事,嫁女兒了,巴黎來的法國女婿請吃酒席。
怎麼沒請小弟呢?莫非這花 - - - 快 快 快 – 改。
100 11 23 a fl01.jpg
這花好,花啊!葉啊!花座啊! 是以前認識的一個小女孩捏的,全是用糖做的,好看,好吃,又喜氣。
疑!
100 11 023.jpg
怎麼會這樣?

[

可能就是绿菊花惹祸了。

那巧克力做的糖花我见过的,我这儿好多人会做,一些人过生日,除了蛋糕,还有就是巧克力糖花。

本帖最後由 梧葆 於 2011-11-26 01:34 PM 編輯

真如此,也是無心之過也,人生事常有若是不可思及之橫逆。
91年,參加同仁堂樂家子孫在台辦的佛學社,和幾同修,也是小誤會不來往。

共用汽車租賃是否類似:「汽車共乘制」
自小客車共乘制(Carpooling)。
中小型巴士共乘制(Vanpooling)。
以前工作處,有兩同事為 共乘 吵得不再言語了。

本帖最後由 糟木匠 於 2011-11-27 07:05 AM 編輯

[

小汽车共享租赁是一种新概念,和共用车差别蛮大的。共享租赁,车是属于租赁公司的,基本上还是每人独立租车。

买一辆车,保险,保养,维护,汽油。。。一个月,计入车辆的折旧,大约需要花费 800 到 1000 加元,而且你还需要为停车的事儿发愁。实际上,很多人一天也就是开一,两小时,其余的时间都是停在停车场。

如果使用共享租赁,每月也只需要花费 600-800 元,天天开新车,有专人保养,多好啊。

共享租赁,每小时大约十元,每天上班下班租用两次就行了。夜里租用非常便宜,周末节假日租用就贵一些。这样的公司多伦多有两家较大的,还有一些小规模的。当然,只有在多伦多主要街区生活工作的人才方便享受这样的服务。

不知道木匠师傅现在的普通话说得怎样?还带湖北口音吗?上次洞庭说我的普通话很标准,而洞庭的普通话我听起来有点费力,所以我特别认真地听他说话~

话说你同事的孩子很有经济头脑,是个聪敏的孩子,所以长大了有出息~

去年在世博会德国馆里有这样一个介绍,那是未来公共汽车使用的一套模式,人们可以就近使用小车,开到目的地后停放在固定停车点,接着别人要使用的时候又可以开走,这样大家就不必每人自备一辆轿车了,我觉得非常好。这次去日本见马路上的车子都是很经济型的,非常小巧,可能是因为地方小的关系~

[

我说话,快了当然会带一点儿湖北口音,但在舞台上,或者说话注意一点就不会带太多的湖北口音。基本上每个字的普通话正确发音都知道,另外还能分清字尖团音。因为小时候的邻居中,有戏剧演员,所以听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了。

但我家木卫一木卫二的口音,基本上和他们的妈妈一摸一样的,广东普通话。说起口音。《孟子》上有一段文字:问,让小孩学齐国话,是留在楚国学还是送到齐国去学?当然要到齐国去学。在楚国,不论你找多么好的老师,一个老师教你齐语,边儿上百人千人用楚语影响你,用鞭子打,也学不地道齐语的。但如果送到齐国去,用鞭子打不让你学齐语也不行的。

木卫一小时候(五岁)到纽约,後来到多伦多,纽约和多伦多的唐人街国语就是广东话国语,怎么逼都是那样了。

[

其实,汽车本身并不太贵,只是油料和保险费昂贵,所以,不论世界怎么变,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自己拥有汽车。就像共产主义很难实现,全世界人都共享租赁小车,也总只会是个理想。

读你的文字,你在17年前就认识那女孩子,那么就是说木匠一直在一家公司上班,几十年都不变。
这个坚持是多么难得,深圳这边的人跳槽频率平凡得很,换工作很勤,像你这么的人几乎是没有啊。
应该让老板跟你颁发终身成就奖了。
草莓

[

是啊,我在原来的公司工作了13年,老公司倒闭了,我到别的公司做了几个月,旧上司(别的上司,不是我文中的人)买了一部分重建,我便有回来和一伙旧同事窝一起了,一做又是八年。

[

最近上海开始在拯救上海话了,由于在幼儿园老师就开始要求孩子学说普通话,到读书的时候学校更要求孩子讲普通话,所以现在的孩子大多都讲不来上海话,即使会讲,也是不纯正的,其实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30多年了,加上现在上海外来人口的比例快占一半了,所以语言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近在招募上海话录音员,把上海话录下来保存在档案馆里,居然能说一口地道的上海话的人很难找。

[

话说我们小区在2000年建造的时候没有停车库,没想到近几年几乎50%的住户购买了汽车(我是按我所住的楼来计算的),到了晚上,小区里停满了小车,来晚的还停不下,只能停到马路上去,所以我们这不但油费昂贵,停车还是个问题~

我们这辈子没想过自己开车,就看女儿了~

[

共享租赁小汽车,这种概念推广到国内各大城市应该有前途。只不过这种共享,由很坚强团队来操作才有胜算。

[

小时候读书,老师说,文字统一语言规范化是必然的趋势。

这种趋势一旦真显了,还真人心惶惶哈。

中国的各种方言都挺艺术的,有很深厚的文化沉淀在方言里。

我和我姐姐的武汉话,大约定格在上世纪60年代。我现在到武汉,挺年轻人说的武汉话,觉得他们少了传统的韵味;年轻人听我的武汉话,会觉得似曾相识,有点怪。正如同我听一个40年代末到台湾随後移居美国的牧师说的武汉话,我就觉得他的武汉话似曾相识,有点怪。

爱丽丝真了不得。
国外的教育和生长环境更容易使孩子锻炼成长。我一朋友的侄女和我女儿一样大,学前班她们一起上的。这女孩儿6岁去加拿大,据说离多伦多不远。听姑姑说,不但学业好,而且非常能干。每次回国,我也能见到,的确和小时候不一样了。

椰林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