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小虞熱心腸——我只是路過。。。

喜歡偏僻鄉村人的那種質樸。

https://inc.m9981.com/ddd/photos/2022/小虞熱心腸——我只是路過,你們不要誤會.mp4

和多年前在鄉下,鄉下人這麼樸實的很多很多。我年輕是在海南島工作,就有當地人半夜裡去採摘野生胡椒,弄到好大一包送給我。我說踩到蛇怎麼辦?因為早些時我說誰誰誰半夜裡採摘野胡椒,被蛇咬了。我說的是被蛇咬這件事,倒是給人聽成了我覺得那些胡椒太珍貴。。。

小學時,去找同學時,看到牛鬥頂這樣的場面。

沒大人在旁,幾同學都嚇得很。

我在鄉下的時候這種場景經常看到。不僅水牛會打架,黃牛也會,反正兩隻公牛碰上就不對付的,好像前世有冤仇。同村的牛還好一點,別村的牛只要相遇,就肯定要打架。

今日讀一網文:

占禾 占城稻

占城稻是一种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
一般认为是在宋朝以前由占城传入中国,故名为占城稻。

原产地
《唐会要》卷九八《林邑国》记「以二月为岁首,稻岁再熟」说明林邑有早熟稻,后来林邑改名环王国,五代时环王国改名占城,《五代会要》有占城国条亦谓其「粒食稻米」。

在《岭外代答》卷二《安南国》讲到「占禾」,「盖其境土多占禾,故以大禾为元日之梢」,而赵汝适(1170-1228)《诸蕃志》卷上《占城国》条「民间耕种率用两牛,五谷无麦,有稿、粟、麻、豆,不产茶,亦不识酝酿之法,止饮娜子酒」,《康熙字典》解稿即稾,《玉韵》「稾」是「禾杆也」,就是说占城所种的五谷,以稻为首。该卷《真腊国》「厥土沃壤,田我珍域,视力所及而耕种之,米谷廉平」。

可见,印支半岛之安南、占城又名林邑、环王国、真腊盛产稻米,且稻种早熟。

由占城到中国的物品不一定是来自占城的,亦可由外地传入。

学者游修龄考据,占城稻并非仅指占城国种植的稻,而是指在散播在印度支那各国、云南、广西一带的品种。无论如何,占城稻在广西地区和安南、占城、真腊等国普遍种植,当地,《占城国》条称其国「土皆白砂,可耕之地绝少。」

占城稻耐早、耐专的特性可能就是在这种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粗放的耕作方式中形成的。

引入
最早占城稻引入中国的正史记载是《宋史》:「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五月戊辰,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之高仰者莳之,盖早稻也。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后又种于玉宸殿,帝与近臣同观,毕刈,又遣内侍持于朝堂示百官,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

《宋会要辑稿》:「大中祥符五年五月,遣使福建州,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江淮、两浙三路转运使,并出种法……」《国朝会要》:「大中祥符五年,遣使福建取占城禾分给江淮、两浙漕,并出种法,令择民田之高仰者,分给种之。」

从正史得知,一是占城稻最先传入福建,再分给江淮、两浙;二是朝廷在大中祥符五年福建取种三万斛。

除正史外,古人最早谈到占城稻的记载,是文莹(生卒不详)的《湘山野录》:「真宗(赵恒)深念稼稿,闻占城稻耐旱西天绿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占城稻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始植于后苑,秋成日宣近臣尝之,仍赐占城稻及西天绿豆御诗。」

北宋原来水稻成熟全部时间至少要180天(在苗床4-6周,插秧后得需150天)。最初占城稻在插秧后要100天才成熟,到15世纪,出现只需60天的品种。

南宋人舒璘(1136-1198)指出,占城稻有良好特性:「有大禾谷,有小禾谷,大禾谷今谓之粳稻,粒大而有芒,非膏腴之田不可种;小禾谷今谓之占城,亦曰山禾稻,粒小而谷无芒,不问肥瘠皆可种。所谓粳谷者,得米少,其价高,输官之外,非上户不得食,所谓小谷,得米多,价廉,自中产以下皆食。」可以看到占城稻的三个特点:

对于耕地的要求不高,「不问肥瘠皆可种」,即使是旱地,亦能有收成得米多价廉

传播
宋代占城稻主要的传播方法有二,一是皇帝为民之先,身先士卒,首先试种:「种于玉宸殿,帝与近臣同观」,待成熟时再「持于朝堂示百官」。二是由转运使分到地方,「命转运使揭榜示民」,其榜文如下:

其法曰:南方地暖,二月中下旬至三月上旬,用好竹笼,周以稻秆,置此稻于中,外及五斗以上,又以稻秆覆之,入池浸三日,出置宇下,伺其微熟如甲坼状,则布于净地,俟其萌与谷等,即以宽竹器贮之,于耕了平细田停水深二寸许,布之,经三日,决其水,至五日,视其苗长二寸许即复引水浸之一日,乃可种莳,如淮南地稍寒,则酌其节候下种,至八月熟。

可见,具体做法是「遣使福建州,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江淮、两浙三路转运使」。

影响
占城稻早熟而耐旱,使双季播种得以可能,也可以大量种植于高地和山坡。

占城稻生长期短,可以在雨量较少土质欠佳的地方种植,于是稻米栽培可以向北方及江南山区发展,扩大稻米的栽培面积。到南宋,江南发展出稻麦两熟制。

公曆70年代我在鄉下,還有人把中稻叫做占稻。就從那時候起,中稻慢慢被滅了,用早稻和晚稻兩季替換中稻。收割晚稻後,種上紫雲英苜蓿等綠肥作物。這樣算來,兩季水稻,比一季占稻加上一季小麥的收成至少可以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