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蓮室主人《後水滸傳》

明代文人青蓮室主人(真實姓名不詳)所著的這本書,是《水滸全傳》或《征四寇演義》的續書。本書講述南宋初年洞庭湖楊么起事的故事,但書中說楊么等人長成後,仍然是北宋時期,因此小說的情節與真實歷史年代有出入。

《後水滸傳》是古典《水滸》中較少人認識的《水滸》續書,成書後湮沒無聞,鮮為人知,直至1980年代才在大陸正式出版,因此其影響遠不及《水滸後傳》和《蕩寇誌》。曾有論者批評此書講述楊么等乃梁山頭領轉世是「一片邪污之談」。不過,古典小說常有各種神怪迷信內容,例如《水滸傳》便說梁山一百零八人是天罡、地煞降世,《後水滸傳》只是沿襲《水滸傳》的思路而已。此外,有論者指出,《後水滸傳》講述楊么等人被岳飛擊敗後在軒轅井中魂魄離體,其實是要避免寫楊么等人慘死,讓岳飛不致蒙上負面形象。

撇開其神怪內容不論,應當看到此書有其獨到之處,那就是改良了《水滸傳》的忠義觀。在《後水滸傳》中,楊么的形象不再是宋江那種迂腐愚忠的文弱小吏,而是到處打抱不平、敢於直諫天子的豪傑。更重要的是,此書去除了《水滸傳》的一些糟粕,即梁山人物的強盜、濫殺行徑。此書講述楊么曾規勸他所結交的強人不要劫掠平民。對於被君山人馬擒獲的官員或敵人,不再是一味濫殺。例如此書講述楊么不殺害曾拘捕君山頭領的岳陽縣尉,並認為這個縣尉能分曲直,是個好官,而他的拘捕行動只是職責所在。楊么甚至禁止殺害仇人賀省的家人,認為一人犯罪,禍不及妻兒。《後水滸傳》的上述思想無疑是對《水滸傳》的一大超越。

書中的各個角色,都是水滸人物的轉世投胎。

青蓮室主人《後水滸傳》(繁體) (601.2 KB)

cover

t00

t99

  • 書中的各個角色,都是水滸人物的轉世投胎。

無視遊客目擊 獼猴聚眾火併柴山搶地盤

3千年前秘魯神像腳踩龜蛇手提 武當山

美海軍陸戰隊抵台 華視新聞 20201109

最近幾年,山海經在大陸,研究的人挺多的。我看了一些,大多都是雲里霧裡的。

用文學的手法研究山海經挺好的,這部古書又可以養活不少人;誰用科學的方法去看這件事,誰就是大傻瓜。

以前學寫字,涉及到“蟲”和“蛇”倆字。

蟲字這麼寫:
image

蛇字這麼寫:
image

於是,學文的朋友就這麼說:

我要告诉你,《山海经》里的动物也是用以上写法写成的,就是比拟的方法而已。《西山经》:“太华之山,……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直译:太华山有种蛇,名字叫肥遗,它有六个脚和四个翅膀,看见它天下就要大旱!这里要注意的是,上文只不过是个概念的变化而已,所谓的“蛇”真是今天的“蛇”吗?本人查过甲骨文,当时的“蛇”的写法和“虫”其实是一个字,也就是说,前文的“有蛇”也可以说成“有虫”……也就是说,前文写的可能是一种昆虫。

木匠當年如果報考文科大學,現在肯定也能做學問的。木匠沒有學文,怎麼想都是文學界的損失啊。要木匠來講,絕對一口咬定就是說的蝗蟲:

肥嘟嘟的蝗蟲漫天,乾旱或者不乾旱,農人都是顆粒無收。木匠說話,有理有據,生物學家是這麼說的: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我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近几年来非洲几次大蝗灾也都与当地的严重干旱相联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 000~5 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