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摄影:远处那片浅绿色的風帆

本帖最後由 糟木匠 於 2018-1-31 10:58 AM 編輯

近處黃帆下一個糟老頭兒,駕輕就熟,老到;遠處淺綠帆下一個小夥子,大約是新手,顫顫悠悠。

老頭兒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眯眼四顧,神之躊躇滿志,善帆而隨動之。

哈,不拽文了。我用的是長鏡頭,把焦點拉到駕綠帆的小夥子那兒去,把對岸拉過來。bia——唧——拉扯不住,風帆倒下了。

使勁!

再使勁!

再加一把力!咦!小心,穩住,要穩住啊!

bia——唧——,糟糕啊,這次四腳朝天了。


尼康D70s

別氣餒啊,小夥子。今天多摔幾下,明天,你就能和那老頭一樣,駕輕就熟!

這是 Windsurfing 嗎? 此地稱 - 滑浪風帆 。但一般稱 風帆。

以前從現稱 新北市鶯歌區這小鎮往北離開後不久,經過路旁小山上的鶯歌石後,還能看到大漢溪寬廣的水面,以及水面上的點點風帆 —

約二十多年前,颱風暴雨後的一晚,河堤崩毀,大漢溪河水無法積聚,寬廣的水面消失,水面上的點點風帆景象亦不復存。


鶯歌名勝古蹟 - 鶯歌石

鶯歌的名稱由「鶯歌石」而來,這個石頭的模樣,由鶯歌火車站向北望去,就像一隻收翼的鶯歌鳥,因此而得名。而就近鶯歌石後,可以發現在蜂巢式的洞穴裡,有疑似貝殼的遺蹟,並且,風化的頗嚴重,值得地質學人士前往探索,視鶯歌石是否因地層變化,由海底隆起。

鶯歌鎮的地名,是因「鶯歌石」得來,因此,到訪鶯歌的民眾,多半會想看看什麼是鶯歌石,甚至拾級爬上山,親近鶯歌石,既健身又可以遠眺大漢溪與三峽鎮,是一趟很好的鶯歌之旅。

「鶯歌石」位於今日台北縣鶯歌鎮中正路旁之山坡地,與台北縣三峽鎮的「鳶山」(今三峽鎮鳶山風景區)都有著與鄭成功相關的傳說,其內容大致如下:

三百年前,鶯歌一帶,一日狂風怒起,村子裡突然增添了兩塊巨大的石頭,一塊好像栩栩如生的鸚鵡,一塊好像振翼欲飛的鳶鳥,每在午夜發出淒厲的叫聲,令人不寒而慄;一天,天還沒亮,各種不同顏色的煙霧,從怪石中噴出,越噴越多,村民紛紛逃離,來不及逃走的,都被捲入煙霧中,連屍體都找不到,此後再也沒有人敢從這兒經過。

鄭成功打敗荷蘭人之後,漸漸向北進軍,至此為煙霧所困,失蹤了許多士兵。於是,國姓爺命令部下攻擊之,也有去無回,只好以龍 大砲射擊,打中鶯歌妖石的頭和鳶鳥妖石的嘴,自此妖石不再興風作怪,就成了現今所看到的兩塊巨石。

此故事另一說法說為「一砲打中鶯歌石的下頷,還有一砲擊中鳶山的胸部;兩個石怪,就此消滅。」。

而鄭成功收伏鶯歌與鳶山精怪的種種傳說,除了口傳記錄的故事外,於方志中亦多有記載,如在清同治十年出版的「淡水廳誌」中,所載之「鶯歌石」與「鳶山」:

鶯哥山:在三角湧,與鳶山對峙.相傳吐霧成瘴,偽鄭進軍迷路,靳斷其頸。

鳶山,即飛鳶山,在三角湧,偽鄭亦礮擊其尖,斷痕宛然。

http://www.yingge.ntpc.gov.tw/content/?parent_id=10160

鶯歌石旁有一間 - 孫臏廟。

是呢,是風帆,標題上我寫錯了,謝謝指正。

水上運動,我們這兒6月到10月,一年大約四個月的時間可以玩玩,其餘的時間太冷,不敢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