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的民眾,往往是最盲目的一群,他們隨風倒。
但不能把最底層的人逼急了。小馬也好,民進黨也好,逼急了那些人,會翻船的。
底層的民眾,往往是最盲目的一群,他們隨風倒。
但不能把最底層的人逼急了。小馬也好,民進黨也好,逼急了那些人,會翻船的。
學生退場,反服貿的贏了,對大陸這邊說來是最好的結果。
估計大陸這邊對台班子,不再敢肆無忌憚地放水,讓利了哈。
李登輝不承認兩岸共識是第一次從客觀上維護了大陸的利益;反服貿讓已簽訂的協議失效,是第二次從實質上維護了大陸普通民眾的經濟利益。
我估計哈,大陸這邊,以後不論誰簽協定,都會把協議的夭折算在帳裡。
不論誰當家,我認為還是平等互惠的經濟協定能走得更遠一點。我的老同學說,做生意就是做生意,親兄弟,明算帳最好。
估計大陸這邊對台班子,不再敢肆無忌憚地放水,讓苦給台地了哈。
張志軍談服貿:盼聽台灣基層聲音
反服貿學運對兩岸關係衝擊餘波盪漾,中共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昨天表示,這次事件給他一個啟示,下次訪問台灣時要與各領域的人接觸,尤其是基層民眾和中小企業。
他說,有報導兩岸經貿受益面不均衡,受益更多是大企業,而不是中小企業和基層民眾,大陸希望台灣所有人都能享受兩岸和平發展的紅利。
----終於有人明瞭大陸的讓利是讓給少數大企業的資本主,但是卻讓苦給台地的廣大人民的中小企業和基層民眾了哈。----
----------- 一種聲音 -----------
我們站在反對自由貿易、批判台灣代議政治的立場下,提出三點看法:
一、「涓滴效應」是謊言,反對以自由貿易作為提高工人階級生活處境的可能性
有人企圖以「涓滴效應」美化自由貿易與服貿,例如在該篇聲明中提到:『馬英九當初所提的『涓滴效應』,是上面積了水,水就自然會滴一點下來給勞工,但五年來,成效有限,這才是我們工人這十幾年來面臨的最大問題。』
我們認為,各種自由化、全球化貿易協議的最主要結果,是加速了資本流動,極大化大資本家的利潤,但僱主並不會分享利潤給底層工人。
所謂『自由貿易有助增長就業機會、提升勞動條件』的說法,不過是權貴階級聯手編織欺騙工人的謊言。根據主計處統計,2011年台灣最富5%與最貧5%家庭的貧富差距已達96倍;過去十年,台灣整體的實質薪資下滑3.4%,製造業下滑0.38%,而服務業的實質薪資下滑幅度卻高達5.86%,可見台灣目前即使有經濟成長,工人分配到的所得卻不斷下降,因此所有投身台灣工人運動的勞工團體皆應認清「涓滴效應」這種說法,只是再次欺騙工人的謊言。
二、反服貿就是工人階級對自由貿易的監督之一環
反對自由貿易的工人運動中,反對「服貿協議」理應是其中一環。近年台灣工人運動中,亦有對於WTO、美牛、美豬、自由經濟示範區等各項自由化議題的抗爭,雖然台灣社會長期在美國帝國主義的思想殖民下,缺乏對於美國霸權的反省與戒心,但這不應成為勞工團體因此作為迴避檢討服貿協議對台灣人民影響的理由。相反地,如果僅以台灣社會反美霸權力道不足為由,而迴避檢討服貿協議對工人的影響,無異更讓貿易自由化的意識形態在台灣社會成為主流。
正因為台灣社會缺乏對於自由貿易的批判,勞工團體更應該把握本次學生運動受到重視的契機,加強我們有關階級意識與反對自由貿易、反對帝國主義的教育工作。
三、失序的不是學生運動,而是代議政治及民主憲政
台灣立法院原有的運作生態,也該是工人運動抗爭的對象。部分人士在該篇聲明中,以「失序」形容學生佔領立法院的狀況。但我們必須強調,在現在台灣立法院的運作生態中,絕大多數立法委員受到財團豢養,進而通過各種荼毒人民,剝奪人民財產之恐怖法條,其立法過程之粗糙,與對人民權益之忽視實在令人髮指。
因此此次佔領立法院之行動,是現有政經結構脈絡下的結果,更具有反省代議政治長期失靈的歷史意義。因此,在面對服貿協議、自經區條例等重大政策,勞工團體也應該思考,回歸立法委員審議是否就是符合民主程序?還是應該藉此機會,對於人民參政的機制有更多檢討與反思?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披著貿易的外衣,骨子裡賣的,實際上是服務業資本的自由輸出。透過服貿協議,具競爭優勢的中資可進入台灣設店開業。
新進資本一旦進入整體供過於求的服務業市場,勢將又帶起一波在地廠商削價以求生存的割喉戰,勞工也將在這樣的競爭中再度被犧牲。
然而,對政府而言,全台過半的勞工生計問題竟然遠遠不如資方在中國的利益來得重要。這種以殘害勞工來換資方利益的自由貿易,勞工團體應該嚴正反對!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現今在朝野的操作下已然變成反中與否的對峙,但我們認為,真正的議題不在於反不反中,而是人民生計的問題。
在現今勞資間完全失衡,國家經濟發展與工人實質薪資全然脫鉤的狀況下,任何站在資方立場的自由貿易政策,都只將形成對勞工更大的危害。站在勞動者的立場,我們反的是貪婪無止境的資方陽謀,同時反對與資方沆瀣一氣的走資政府與團體。
今年五一勞動節的活動,我們主張勞工團體必須迎上這個爭議,針對目前的自由貿易與新自由主義政策提出批判,捍衛工人權益!
共同聲明之工會、工運團體分別如下:
團結工聯–「全國自主勞工聯盟」、「台北市產業總工會」、「中華電信工會」、「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台塑關係企業工會聯合會」、「大高雄總工會」、「宜蘭縣產業總工會」、「桃園縣產業總工會」、「新竹縣產業總工會」、「苗栗縣產業總工會」、「台南市產業總工會」、「新高市產業總工會」、「高雄市產業總工會」、「高雄市職業總工會」、「高雄市石化業產業總工會」、「全國關廠工人連線」、「人民火大行動聯盟」…等17個工會團體。
不論誰當家,我認為還是平等互惠的經濟協定能走得更遠一點。
----------- 感謝反服貿,聽到了這聲音 -----------
「何等恩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yMjI5Njc2.html
我們是否軟弱多愁,千斤重擔壓肩頭,主仍作我避難之所,奔向耶穌座前求。
你若真逢友叛親離,快向耶穌座前求,到他懷中他必愛護,有他安危便無憂。
台灣號稱本著三民主義經濟制度,可是實際所行的是既不純是資本家所謂的資本主義,也不是大政府的統制經濟,更不是混合經濟制度,而是一種:
自由經濟外套+資本主義內衣+國家主義身軀+集權主義專政
所糾纏而成的體制,經濟學者們稱之為「黨國資本主義」。
自蔣介石集團逃難來台以後,以非常不民主的手段,形成黨國資本主 義體制,巧妙地包裝統治集團控制決策尋求自身利益的尋租行為(rent-seeking behavior),並塑造一個方便從中取利的尋租社會(rent-seeking society),政策偏向政商勾結互利,促成財團維護政權穩定均衡現象。
而其背後,財團與政客雙雙嚴重剝削升斗小民。
政商勾結,財團資本家一路坐大,影響控制政治經濟決策,使立法方便財團資本家擷取暴利,忽視民生經濟多元共榮的社會正義成為財團治國的現象。
從黨國資本主義談台灣經濟結構
『黨國資本主義』體制有其獨特性。它與美式的『競爭性』(competitive)資本主義、東南亞的『家族』(clan)資本主義、或蘇聯解體後的『親信式』(crony)資本主義都不相同,與北歐的『福利國家』(Welfare States)或共產主義
(Communism)也不一樣;但又都有些關係。
所謂『黨國資本義』, 是指『披著『自由經濟』的外套,穿著『資本主義』內衣,長著『國家主義』的身軀,包藏一顆『集權主義』一黨專政禍心』的經濟制度。具體地說,黨國資本主義之異於競爭性資本主義者,是在一黨專政下,有三個體制異物:龐大的公營事業、隱藏性公營事業、以及黨營事業(包括黨產)。
黨國資本主義的核心是政黨,與家族(或說家國)資本主義的核心是家族、親信式資本主義核心是黨政密友不同,雖然這些核心都擁有經濟特權。黨國資本主義與福利國家雖然都是政治力深入經濟事務,但其最大的不同是前者專營生產事業,後者只顧消費與分配,很少有公營事業。但說黨國體制未涉入分配也不對,只是它限制在『軍公教』福利,怪不得國民黨叉被稱為『軍公教福利黨』,而這些福利政策,如超優惠的退休制度,則成為台灣現代化的阻力。
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都是所謂的『列寧式』政黨,意思是『以黨領政』。
要做到這點,除了依賴暴力外,還要控制經濟。
共產黨是赤裸裸的掌控一切,生產、消費、以及財產權。
國民黨則擁有黨營事業、控制公開的與隱藏的公營事業,並將相當多的國家占為黨產。
就政府介入生產而言,國民黨與共產黨很類似,只不夠是『小巫見大巫』。
在政黨輪替後,黨營事業基本上是解決了:黨產問題『積非成是』,國民黨正努力脫產中 。
黨國資本主義體制主宰了台灣戰後經濟五十年。
在這個體制下,經濟不是不能發展。
相反的,它還發展得被稱為『經濟奇蹟』。
只是,在這種發展模式下,民營事業受到獨寡占公黨營事業的排擠,而發展前景有難以突破的瓶頸,且有相當部分的生產成果被『黨國』剝削去了。
台灣在黨國體制下,經濟能夠發展,是因為國民黨採用『開放經濟』政策,意即發展國際貿易。
因為這樣,美國的壓力就發生作用了。
包括政治的民主化、經濟自由化,就在內外壓力下,逐步完成。
反服貿就是台灣工農階級,對 兩岸「黨國資本主義」的反抗。
不論誰當家,我認為還是平等互惠的經濟協定能走得更遠一點。
----------- 感謝反服貿,聽到了這聲音 -----------
奇異恩典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1NjY4ODc2.html?from=y1.2-1-95.3.1-2.1-1-1-0
奇異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喪,今被尋回,瞎眼今得看見。
浩大恩典,使我敬畏,使我心得安慰;
初信之時即蒙恩惠,真是何等寶貴。
大陸著名作者“邋遢道人”的一段話 :
如果我們觀察西方典型的民主制國家,會發現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他們的“公民階層”主要“生存方式”是一致的:全部或者部分依或搶劫、暴力奴役,或依賴暴力建立某種能夠實現以上目標的制度體系的方法剝奪其他民族的勞動來活著。
農業和貿易古希臘雖然是古希臘公民重要的生存依據,但是殖民活動同樣是他們重要的生存依據。統治了幾乎整個地中海、小亞西亞和黑海沿岸的希臘人在殖民過程搶奪其他民族財物和人,通過奴役奴隸和被統治地區人使自己成為強大的帝國。羅馬人根本不參加任何生產活動。
羅馬人基本“生存活動”是軍事、體育訓練和作戰。
當然接著就是泡澡、看戲、從事文藝或者政治。羅馬人完全依靠暴力掠奪其他民族的財物和奴隸,並通過奴役整個歐洲和地中海民族來生存。
歐洲又一次建立“民主制度”是17到18世紀。
這個時期西歐國家先後通過掠奪美洲印第安人白銀,在亞洲換取貨物到歐洲販賣的老三角“貿易”,和從非 洲販運黑奴,在美洲強迫黑奴勞動,將物品運回歐洲的新三角“貿易”來獲取財富。通過完善的股份制在貴族、商人和平民中分配財富。
歐洲這個時期財富激增的主要因素是暴力搶劫,暴力奴役其他民族實現的。除了農奴,歐洲人基本依賴同古羅馬一樣的方式生存。
到了20世紀中期以後,殖民體系崩潰了,似乎世界再沒有通過暴力掠奪、奴役其他民族的生存方式存在的條件了。但我們還是可以從當今世界貿易體系、世界金融體系和知識產權體系中找到發達國家賴以生存的奧秘:
以暴力掠奪和奴役其他民族的生存方式最適合相同生存方式群體內用參與、協商對重大公共事務來決策。
因為這種生存方式之所以能夠實現並長期續存需要兩個條件。
一是要能制度化地組織足夠的暴力資源。這種資源或者是訓練有素的士兵(如古希臘和古羅馬),或者是資本(如殖民時期和現在)。
二是要有不至於顛覆這個生存方式的分配方式(比如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的土地、戰俘分配;殖民時期股份公司的分紅;現代西方的二次、三次分配制度)。
這就像一群依靠搶劫來生活的強盜。如果每次搶劫的全部東西都歸頭領,這樣的搶劫就很難維持。比如歷史上很多依靠搶劫為生的短命專制帝國。如果不能制度化的解決這些問題,也難以長期續存。
凡是“知識經濟”、技術密集型產業,西方自己都保留著。
凡是勞動密集型甚至資本密集型產業,都推給發展中國家。
勞動生產率高低決定競爭地位優劣。
技術密集型產業勞動生產率增長潛力最大,因此只要市場是動態發展的,財富分配一定傾向西方國家。西方本來就生活富裕,研發條件好,全世界的“智力”都往那裏跑。知識經濟越發達財富分配越有利吸引智力能力越強。完全是“損不足以奉有餘”。
我們能看到的民主制都是在實現了國內“公民”自由、平等、參與和協商,而對外國人進行壓制、剝奪和暴力。後者的存在是前者實現的基礎。為什麼民主制總與對其他民族的剝奪相伴呢?因為強盜生存方式最適合用民主制來處理他們的公共事務。
歐美日等國對工業落後地區的資源控制是不遺餘力的,《經濟殺手的告白》所展現的就是這種控制手段。他們用這些地區的資源保持本國的生活水準。
黨國資本主義下的威權體制面對工業化的技術瓶頸,可以用嚴刑峻法來處理特殊情況,雖然人才有被奴才化的傾向,但總體而言全體人民還能享受到工業化成果,過著不錯的日子。
一旦黨國資本主義民主化,上面的過程就變得寸步難行,人才確實有人權了,可全體國民也同時奴隸化,變成被先進工業國家剝削的對象。
邋遢道人的這段話同時清楚的說明臺灣的問題,臺灣一直被歐美日先進工業體系金融抽血,今天臺灣對日本的貿易逆差無比龐大,對美國甚至也是逆差,如果沒有中國大陸有意的貿易輸血,臺灣人的生活會過的淒慘無比。
反服貿就是台灣人民寄希望於大陸人民的呼喚和吶喊,期待兩岸人民能脫離世界貿易體系、世界金融體系和知識產權體系的掠奪。
不論誰當家,我認為還是 平等互惠的經濟協定 能走得更遠一點。
----------- 感謝反服貿,聽到了這聲音 -----------
在末後的日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sAtXC0KbQ8
在3分17 秒
21世紀是中國的時代,全球的華人們要興起,-----------
面對具體的事,各種說法的都有。
畢竟天底下,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真正的全心全意為底層勞苦大眾的政府。
理想的世界,永遠是個理想。一個政府如果能讓權勢者大塊吃肉的時候,沒忘記讓普通小民喝點湯,就不錯了。
我的朋友總是對我說,他就是那種手裡端著半碗湯的人,很怕太多人跳來跳去,把他手中的半碗湯給打翻了。。。
剛聽到的 另一種聲音
讓資金流出去 叫做掏空台灣
讓資金流進來 叫做買下台灣
讓人才走出去 叫做人才外流
讓人才走進來 叫做木馬屠城
賺你的錢 叫做欺人太甚
讓你賺錢 叫做收買人心
你們的頭腦有沒有問題呀 ?!
歸結到四個字就是 “意識形態” 。
楓葉生活留言板 www.m99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