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被称为美国独立革命的摇篮,这场革命的火种,大体就烧旺在一间酒馆和一桩茶事里。
1773年的波士顿,生意清淡,民心浮躁。老牌帝国的东印度公司也快被债务压趴下,于是英国议会灵机一动:干脆把堆积如山的茶叶甩给北美人,一边救公司,一边收税,还能填补连年战争的窟窿。就这样,税单一张张飞过大西洋,最后一根压垮骆驼的稻草,正是那本《茶税法案》。英国逼迫北美殖民地的人只能买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还要老老实实交税。
一群不肯忍气吞茶的商人、工匠、出版人和学者,常在“绿龙酒馆”密谋。他们后来被称为“茶党”,听着像个兄弟会,其实就是一帮不服输的有志之士。那时的茶,不只是饮品,而是一种身价的象征,甚至是全球贸易的支点。茶党敢硬钢大英的茶叶法案,就等于往国王的脸上扔了个茶杯。
1773年12月,三艘载满茶叶的商船停在波士顿港,总督下令:不许退货,必须卸货。波士顿人断然拒绝,这场茶叶僵持持续了二十天。终于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有人戴上羽毛头饰,抹黑脸颊,乔装成莫霍克印第安人,悄悄溜上甲板,三下五除二,把342箱茶叶全扔进海里!
英国红茶泡在海水里,有些穷苦人还悄悄捞上来,想晒干再喝,结果发现,浸过咸水的茶叶又涩又腥,真比国王的税单还苦。
消息传到伦敦,国王和议会勃然大怒,立刻通过“不可容忍法案”,封港、断粮、撤自治,铁腕封锁波士顿,想把它饿到服软。可没想到,这一手,却把十三个殖民地都推上了同一条船:大家突然发现,不抱团,就只能被各个击破。
不久,十二个殖民地派代表到费城召开“大陆会议”,酝酿独立。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打响了独立的第一枪。八年烽火滚滚,1783年,在法国人的调解下,英国终于在《巴黎条约》上签字,把这桩被茶叶点燃的变天账,封存在历史的书页里。
现在,如果你去波士顿旅游,仍能在老街区看到一家挂着“绿龙酒馆”招牌的酒吧,也能参观一座专门纪念茶叶事件的博物馆。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家酒吧和如今的浮岛茶馆,都是后人致敬那段历史而新建的,与当年真正的绿龙酒馆和那场深夜的倾茶行动,并不存在直接关联。
B站:

油管:
wubao
(梧葆)
2
《茶税法案》。
“波士顿倾茶事件”中,这些倾倒的茶叶,全部来自中国南方。
当时抗议者们一共倒了340箱茶叶,其中有:
240箱福建武夷红茶,
60箱松萝,
15箱工夫红茶、
15箱熙春和10箱正山小种。
事件中的60名“自由之子”其实是被雇来的人。
更通俗一点说,就是茶叶走私集团,这个茶叶走私的组织当然也包括其他的地方利益集团,类似于中国古代社会动荡时期的“地方豪强”。
他们为了维护茶叶走私的利益,花钱雇人,或者怂恿一些“愤青”闹事,破坏正常的茶叶贸易而折腾出来的,目的就是要激怒英国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英国在当时通过了《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这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
英国东印度公司可以垄断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价格比走私茶叶便宜一半,北美人可以获得比往常便宜一半的茶叶,而且是正规的可以在明面上叫卖的茶。
这样看起来是不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也没有损害百姓的利益呀?
为什么会出现之后“倾茶事件”中所谓的愤怒抵抗呢?
因为,在北美殖民地幕后的资本家和茶叶走私犯受到了重大的利益损失。
他们很快采取行动。
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谴责英国政府通过茶税让利的方法,让人们接受,进而干涉北美征税和立法。
二是宣扬有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垄断行为先例,以后还会有更多行业被垄断。
以上:網 文剪貼。
(應該不是AI寫的)
wubao
(梧葆)
3
在 1773年的波士顿 之前:
英国政府为了安抚印第安人,决定颁布《1763年禁止西扩公告》,实质上禁止了美洲殖民者在阿帕拉契山脉以西的地方购买土地或定居,但当时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殖民者已经在这些地方拥有土地,所以此公告的发布令殖民者相当不满。
公告刚刚颁布,就导致了麻萨诸塞和卡罗来纳殖民地的首次大规模抗议。
斯庞蒂克战争结束后,没有战争威胁的北美洲殖民者们与英国王室的宗主关系开始异化,他们似乎已经不再需要英国军队的保护。然而英国为了维护本土的垄断利益,从而缓解本土在七年战争后的经济困难,颁布一系列高额税收的法令。
1764年颁布《食糖条例》,要求美洲殖民地的欧裔殖民者们必须继续大量购买英国的食糖、咖啡、酒等商品;
1765年颁布《印花税法》,对所有印刷品直接征税。
这些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北美的欧裔殖民者们强烈反抗。因为他们所在的殖民地区在英国议会没有代表席位,喊出「无代表,不纳税」的口号。
同时,北美欧裔殖民们抵制并中断与英国商人的贸易往来。
1766年,英国议会被迫废除印花税法,但是第二年又开始对殖民地急需商品(玻璃制品、纸张、铅、颜料、茶、糖、朗姆酒、铁、棉花等)开征高额关税。殖民地重新断绝与英国的商贸往来,并通过加勒比海将这些商品走私进来。
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惩罚性的法令:《波士顿港口法》、《马塞诸萨政府法》、《司法法》和《驻营法》,
接着,英国议会又通过了《魁北克法》。
这些法令规定了关闭波士顿港并禁止其沿海贸易;改变马塞诸萨殖民地的特许状,以任命的参事会取代选举产生的参事会。
加强总督的权力;被控在镇压骚乱或执法过程中犯有杀人罪的人可在英国审讯,即引渡法;英军可自由驻扎在旅馆或无人居住的建筑物中;把密西西比河以西和俄亥俄以北的北美十三州土地并入英属加拿大。
以上 剪贴文 - 在1773年波士顿 之前的。
说百姓就离题了,因为美国的独立革命本质上就是资产阶级革命,不是为劳苦大众的。和中国历来打着农民旗号的农民改朝换代的革命完全不同。农民革命的最后结果是要骑在农民头上的,但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并不虚伪,他们造反的理由也很直接,就是北美殖民地在英国的议会中并没有代表,因此英国议会的任何决议,都不能代表北美人。
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就是简单的掠夺,并没有好好治理,因此,英国殖民当局也就没有多少统治北美的合法性。
至于茶叶都来自于中国的说法,我质疑。我看到的资料是英国红茶。所谓英国红茶,就是生产于孟加拉,斯里兰卡以及现在因地其它地区的茶叶制作的。中国那时候红茶甚少,绿茶,黑茶,白茶居多。要说的是,美国人特别是波士顿人,到现在,也没有喝中国茶的习惯。他们喝的奶茶,都是以英国红茶为主的。
举一例:武夷山红茶在美国独立革命的那段时间,欧洲部分主要出口到荷兰,没有直接到英国的。英国人都是从荷兰买的,并非直接从中国进口,因此,不大可能英国人从荷兰买中国茶叶,在卖到北美。英国茶商直接进口的,应该有熙春茶等,这些都有历史记录的。
wubao
(梧葆)
5
- 要说的是,美国人特别是波士顿人,到现在,也没有喝中国茶的习惯。他们喝的奶茶,都是以英国红茶为主的。
1、
据考证,这些茶叶在运到波士顿之前,已经在伦敦的库房里囤积了两三年。
(可能在英国卖不掉,强迫要波士顿的人买,波士顿的人更生气了。)
今日得网文:
一、
河南 极端热浪 蚊子集体暴毙
:「太阳就是最强杀虫剂」、「房间里热到蚊子都躺平了」。
据《河南交通广播》报导,开封、郑州等地地表实测温度已突破摄氏70度,其中郑州市某小区柏油路面温度高达73.9℃,人走在上面彷佛踩在烤盘上。
二、
风灾后14天台南灾区讯号仍未恢复
绿立委 ○○○开轰:通讯救灾根本零分
丹娜丝台风造成通信网路断讯,让许多地区受灾情况无法对外通报,也就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援,再加上没水、没电,让受灾户感觉自己在孤岛一样,求助无门,尤其风灾过后至今已14天,部分地区讯号一样不稳定。
三、
抽血换学分?
让学生有「不配合就不能顺利取得学分」的胁迫感?
「台师大女足队 精准运科实验计划」
对运动员进行抽血到底已经几年了?
为何不必事先取得学生的同意书?
为何让学生有「不配合就不能顺利取得学分」的胁迫感?
任何「人体实验」都是不能强迫的,这一点老师会不知道吗?
光是到底有没有让非专业资格的人员来为学生抽血?
(旧识曰:如果是马哥时,阿绿的立委早就喊 部长下台、院长下台。)
但凡台湾新闻,我都要反查一下,查了三次,找不到原新闻的出处。
往往有这种情况,某个人在某新闻上跟一句话,和新闻原文无关或者关系不大,倒是跟的那句话,声名远扬了。
在大陆,大家看到台湾媒体说的话,就会第一是皱眉头,第二是疑问。因为历来的可信度极低,所以即使讲的是实情,愿意相信的人已经很少了。
武汉的热,是在前三甲的。我大学毕业离开武汉,包括在湛江海南的时间,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在夏天重返过。
我家老妈20年前最后一次回武汉,只是初夏,还不是盛夏。回到多伦多告诉我,武汉真热。我说一贯就热啊,我小时候都热的。读大学时,外地来的同学晚上都热得睡不着,就我能睡,土生土长,已经习惯了,熬出来了。
老妈说,你小时候的热,还真不算热,现在,家家户户都装了空调,因为是从海外回到武汉,这家进那家出的,出出进进,在人家房间里很爽,一出门还在走廊里,就像掉进了蒸笼一样。武汉的初夏不仅热,还潮湿,那种湿热湿热的环境中,才真实难受。
wubao
(梧葆)
8
前几日,我一天接到二十几篇文
一半写 - 支持大罢免 大陆会来沙沙沙的文。
一半写 - 不支持大罢免 大陆会来沙沙沙的文。
相信我,您会看的: 甘 、敢 、赶 、 ○ 、○ 、○ 。
不然小的我,怎会写:穷台其实很慈、伟人其实很慈。
麻○的,竟然有说大陆会来沙沙沙的剩不到三百万。麻○的。
麻○的,搞得我今天失智症、老人痴呆症、失忆症,好像又发作了
就是个信口一说,别认真,别生气。让人说话。
重点是,用理性看世道,用最洁净的心思去思考去构造我们心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