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 · 多伦多(29):长水晶的博物馆

第一次听说建筑学上的罗曼复兴风格,就是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因为这座博物馆,我总算弄明白了罗曼复兴和文艺复兴的差别,原来一个是中世纪的敦厚大砖墙,另一个是讲究线条和比例的优雅流派。

这座博物馆有数不清的故事,它建造于上世纪初。最早的藏品里就有一批埃及墓葬的石棺和雕刻,发掘队像挖土豆一样,把选中的文物一箱箱弄来多伦多。之后的收藏品里,还有中国明末祖大寿将军在北京海淀的陵墓、石阙以及石兽。祖大寿当年曾和努尔哈赤死磕,可到最后还是投降了清军。一位香港学者跟我说,这墓可能只是祖大寿的衣冠冢,他的遗体埋在辽宁老家。真假不详,听个乐儿吧。

这座带点新罗曼式气质的博物馆,最初北面正门有阶梯阳台和小花园,看上去既庄重又有点老派的文艺范。2007年博物馆为了百年大庆,邀请著名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金来设计新馆,结果一座造型夸张的“水晶宫”横空出世。解构主义的棱角让多伦多人第一眼就傻了:这个铝合金加玻璃的大刺猬,像一堆无规则的钻石从旧建筑里“爆炸”出来。有人赞叹它是“文明冲突的隐喻”,也有人直说它“丑得看不懂”。

多伦多媒体的评价大多挺毒舌,说这古色古香的建筑改完后,就像撞车现场的瞬间凝固,笑称这是“艺术化的车祸现场”,更有人调侃:皇家博物馆是不是让闪电给劈歪了?

由于结构不规则,施工队被折磨得抓狂,许多工人抱怨:“他奶奶的,设计师是不是小时候爬豆藤,玩巨人的积木被掉下来的积木块砸坏了脑袋?”不过最糟的不是外形,而是实用性上的缺失。博物馆展品对光线要求极高,新展厅光影乱窜,恐龙骨架摆进去,就像侏罗纪公园里的霸王龙失控大打出手。也许这座解构主义怪物在心里嘀咕:“挺好,也该让恐龙体会一下什么叫现代焦虑。”

尽管争议不断,这块“水晶”硬是蹭上了城市地标的行列,成了社交媒体的流量明星。年轻人,尤其是学艺术的,对这造型常常心生敬意,有人惊呼:“震撼、前卫、开天辟地!”

不管怎么说吧,这座地标不论好看难看,它已经把一座行内排名中等的博物馆,捧成了全世界热门打卡点。有次下雨,我正好路过门口,雨水打在这凌乱的几何面上,看着心头发紧,有压抑感。我把这感觉跟办公室对座说了,她嘻嘻一笑:“还好吧,就像一件我妈说‘看不懂’的前卫衣服——一开始嫌丑,但过眼后就终生不忘。”

Bilibili:
covera

Youtube:

赵率教、何可纲、祖大寿 共为抗清三将

一、
赵率教
崇祯二年(1629年)率兵增援大安口,到达三屯营时,

总兵朱国彦竟紧闭城门,率教无奈,纵马向西,十一月三日至遵化。

十一月初四日,在遵化(今属河北)与后金贝勒阿济格的大军激战,被左翼四旗及蒙古兵包围歼灭,率教中流矢坠马,力战而亡,全军覆灭,巡抚王元雅自杀。
五日,遵化失陷。

《明史•赵率教传》评价说:「率教为将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劳而不懈。」有《复辽私议》、《平辽奏稿》、《挥尘兵法》、《投戈随笔》等著作。

二、
何可纲 被祖大寿杀死(?—1631年),又作何可刚,明朝辽东人。是袁崇焕的部属,任职宁远道中军,为人廉洁勇敢,具有良好的领导统御才干,擅长安抚士兵。何可纲先后于宁远大捷、宁锦之战成功守备宁远城,备受袁崇焕推崇,与赵率教、祖大寿共为抗清三将。

于1628年清军经蒙古入关侵犯明朝首都北京时,先大战古冶乡及双望,接着营双望诸山,之后收复永平。

何可纲于大凌河之役时,与祖大寿被清军团团困死大凌河要塞,弹尽粮绝之际,仍然不愿投降,最后于满清诸将面前被祖大寿杀死。

三、
崇祯二年(1629年)闰四月,朱国彦担任镇守永平等处兼备倭总兵官,驻守三屯营,不久清兵由大安口南下,赵率教率兵增援,他下令紧闭城门;

到十一月清兵临城,副将朱成同等人全家逃走,他愤而写下逃脱者姓名在大道,拿出自己俸银五百多两及衣服器具给部下,穿好冠带西向跪拜后与妻子张氏自缢而死,

朝廷追封荣禄大夫、骠骑将军、后军都督府同知,张氏封夫人,清朝追谥节愍。

  • 祖大寿 杀 何可纲 投降。

網文剪貼。

祖大寿重伤了努尔哈赤,但兵餉没有来源,明朝的国库早就空了。作为吴三桂的舅舅,后来投降清朝,家族之间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

  • 祖大寿重伤了努尔哈赤,但兵饷没有来源,明朝的国库早就空了。作为吴三桂的舅舅,后来投降清朝,家族之间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

一、
恰好读一文,以下剪贴自:
黄星贸 国文老师 新书《迷因国文:我的108课纲古文15篇哪有这么可爱!》

第一,拥立失当
话说1644年,李自成民变军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标志明朝灭亡。但其实南方大片领地仍由明政府管辖,于是「南明」很快在南京建立起来,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谁来当皇帝?

按明代继承顺序,应由福王继位,但福王跟东林党有仇,他阿妈郑贵妃曾经是东林党的死敌。于是东林党人决定要立潞王,把福王骂得很难听,宣称潞王比较贤能(但其实没有)。

残酷二选一!此时掌大权的史可法要选择依法行政立福王、还是要跟着友党同志立潞王呢?我们的小天才史可法灵机一动,他决定立——桂王。他又找了个继承顺序稍近一点、又跟东林党没仇的桂王,以为可以蓝绿通吃。

但是脱党参选,八成落选。桂王人不在南京附近,还没来得及立,前线军阀「四镇」已经把福王抬上龙座,而且把一封史可法讲福王坏话的信拿给福王看。这下可好,史可法偷鸡不着蚀把米,不但没能讨好两方势力,还一下子得罪了新皇帝。

拥立错人是非常致命的,首先直接导致史可法失势,只能离开中央到前线督师,放着朝中党争内哄;其次这些军阀仗恃拥立之功,完全不听朝廷节制、也不服史可法的监督;最后还引来另一支军阀左良玉攻击南京中央。

南明史大家顾诚认为史可法的拥立失误,乃是南明灭亡的关键:「史可法的悲剧正是从这里展开,弘光一朝的毫无作为以至于土崩瓦解主要原因也在这里。」

第二,借虏平寇
新君既立,是不是大家就开始奋力抗清、收复失土了呢?并没有,南明朝廷在马士英、史可法的领导下,一直想着「借虏平寇」,即借清朝军队消灭民变。史可法等人认为,清朝击败李自成,那就是为我们明朝复仇啊。只要给个名份,就能跟他们手牵手一起扫除民变。

满清兵力有限,初期尚不能完全控制北方,李自成军败退之后河北南部、河南、山东等地都一度无人占领,尤其山东人民都挂上旗帜在等待南明「王师」。但史可法等不愿「刺激」满清,一直龟缩在南方,令满清能不费吹灰之力就接管整个北方。

二、
以前,有读历史的某人说:明亡第一罪人,就是崇祯。

以下,今日再查网文剪贴。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常被讥讽是个「手握好牌还能输」的皇帝。

他接手时的大明虽不如全盛时期,但底子还在,疆域完整、军队健全、经济与人口基础雄厚,怎么看都不像是会迅速亡国的局势,可是崇祯硬是一步步把这副牌打成了稀巴烂,最终亲手送走了大明江山。

错误起手式
崇祯一上位,就雷厉风行铲除了权宦魏忠贤,此举在当时让朝野称快,但也打破了朝堂原有的权力平衡,他没考虑到,魏忠贤虽专横,却也能压制一些空谈误国的清流。

结果东林党一家独大,口号满天飞,实际作为却乏善可陈。崇祯过于依赖这些人,让政令空转、改革无力,失去了稳住朝局的第一步。

用人混乱、决策错误、情绪用事、目光短浅,刚愎自用、缺乏远见,既要事事插手,却又犹豫不决。遇到难题急于求解,却缺乏系统规画,正如打牌时太想速战速决,结果频频出错,让一手好牌打得支离破碎。

对将领多疑、频繁换帅,打击军心,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冤杀了辽东名将袁崇焕。袁原本能稳住北方防线,却因皇帝误信流言,被草率处死,此举令军中寒心,之后的用人混乱,更使军事战力每况愈下

崇祯的起点不差、机会不缺,

但决策错误、情绪用事、目光短浅,刻薄寡恩。

把江山打烂了,成为亡国之君。

勤政失策,害国、毁国的鲜明例证。

以上,今日再查网文剪贴。

错误起手式
崇祯一上位,就雷厉风行铲除了权宦魏忠贤,此举在当时让朝野称快,但也打破了朝堂原有的权力平衡,他没考虑到,魏忠贤虽专横,却也能压制一些空谈误国的清流。

结果东林党一家独大,口号满天飞,实际作为却乏善可陈。崇祯过于依赖这些人,让政令空转、改革无力,失去了稳住朝局的第一步。

https://kknews.cc/history/eoex8bn.html#google_vignette

引發大明王朝滅亡的導火線竟是這件事…

https://www.chinatimes.com/hottopic/20160530004230-260812?chdtv

崇祯上位的时候,朝政已经全乱了。

杀袁崇焕是个致命的错误。在奸宦当道的背景中,虚假宣传让民众听不到真实的声音,这是历史的沉痛。

史可法是抗清的中流砥柱,可惜的是他也有历史的局限性,难以挽狂澜于既倒。

很多年前,几旧识在讨论崇祯的事。

有说:读四书五经把头壳读坏了。

有说:王安石害的,把十三经改成五经,北宋就完旦了。
王安石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一大戕害。
《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今新君信任朱、冯老畜谗言,戕害自家骨肉。」

有说: 崇祯没读三国演义。
毓鋆 说: 努尔哈赤 皇太极 把 三国演义 读通透了。。

我就想起,三先有几人,如果当时是在崇祯的位置,或许可扭转局势。

在三先看一文:
宇宙的出现,都是众生的意识念力共同产生的

喔!三十多年前,我也这样翻译,后来,有人点醒一文:

不思善 不思恶 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以下AI 文 剪贴。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是一个佛学术语,意指真理是无法用言语表达,也无法用意识思维来理解的境界。 它强调了超越语言和思维范畴的实相,是禅宗所追求的证悟境界。

具体来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言语道断:指语言的道路到此终止,无法用任何词汇或语句来描述或阐述。

心行处灭:指心念思维活动的尽头,意识思维无法到达的地方。 也就是说,对真理的领悟不是通过分析、推理等意识活动,而是要超越意识的范畴。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最真实的境界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也不是意识思维所能触及的。 要达到这个境界,需要放下对语言的执着,以及对意识思维的依赖,才能真正体验到真理的实相。

以上AI 文 剪贴。

我上网找以前看过的:

《唯识三十论》安慧释

在三先看一文:
宇宙的出现,都是众生的意识念力共同产生的
三十多年前,我也这样翻译,

后来,有人点醒一文::

  • 用自己的心识去认识外界、宇宙。

  • 法界是心灵思想的世界,不是物质的世界。

  • 不要 翻译成 - 众生的意识念力共同产生外界、宇宙。

「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一语是佛开立善辨法轮唯识教之始《解深密经》属第三善辨法轮,经的卷三〈分别瑜伽品第六〉:「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一语,是佛开立唯识教、讲唯识义的最早起源。

  1. 六根所见六境皆识所呈现之虚妄行相——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佛说「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一语,道理何在?

简单的说,我人现前的眼等六根接触六境,不论见色、闻声…都是识所呈现的东西。

不要以为现在看的这个盘子,是这个盘子真实的样子;其实不过是把这个盘子的影像,透过自己的脑部,去组合出一个行相来。

所以此刻所看到的盘子,是我们脑中的行相。

因为我们脑中行相让我们身体的结构会本能的投射出来,好像我看到是立体的东西。

我们常常说我们的眼睛看的这个胖、那个瘦的;我想如果我们眼睛都是 X-ray 的话,那诸位就全部白骨观实时成就;因为 X-ray照射下呈现的都是骨头。

如果我们眼睛的结构是凸透镜的话,所看到的每个人就都矮矮胖胖的,如果是凹透镜的话,会变成都瘦瘦的,像竹竿一样。

所以只要我们眼睛的生理器官稍微有个变动,我们所看的这个东西马上会变,因为那是因缘和合的。

《唯识三十论》安慧释

五趣是阿赖耶识虚拟的世间界趣
五趣是阿赖耶识这个根本识,带领我们认识虚拟的世间界趣。

我们现在看的东西,并非真实境;用现代人的语言来讲叫「虚拟现实」,是我们的识所建构出来的实境。

例:眼识。
「人」和「光波」这两个词汇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 从字面意思来看,人是指生物学上的动物,而光波是指电磁波的一种,可以被人眼所见,也就是可见光。 在生物学上,人眼可以感知特定波长的光波,这就是可见光。

以下是一些可能相关的联想和解释:

  1. 可见光与人眼:
    人眼能够感知到的光波长范围大约在380纳米到780纳米之间,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可见光。
  2. 光生物学:
    光波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例如光合作用、光疗等。
  3. 光与视觉:
    光波进入眼睛,经过晶状体和视网膜的处理,最终产生视觉讯息,让我们得以感知这个世界。
  4. 光污染:
    光波的过度使用或不适当的排放可能造成光污染,对环境和生物体造成影响。
  5. 人体辐射:
    人体本身也会辐射红外线,这是一种热辐射,但不是人眼可见的光波。
    总而言之,“人” 和“光波” 两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代表不同的概念和关系,但都与光和生物体息息相关。

所以,五趣是阿赖耶识这个根本识,带领我们认虚拟的世间界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