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張繼先 道教正一派第三十代天師
三十代天師,諱繼先,字嘉聞,又字道正,號翛然子,二十七代天師之曾孫。
祖敦信,父處仁,仕宋知臨川縣。
宋元佑七年壬申十月二十日,生於蒙谷庵。
五歲不言,一日,聞雞嗚,忽笑,賦詩曰:
靈鸚有五德,冠距不離身,
五更張大口,喚醒夢中人。
翌日,宴坐碧蓮花上,人皆稱異,為真仙,今浴仙觀有池存焉。
一日,題偷然亭壁曰:“赤帝御龍行未伏,嫦娥分月入深山。”人莫能測。
嘗遊麻姑,憩齊雲亭,嘆曰:“蓬萊步入,清淺其桑田乎。” - 靖康之變,其言始驗。
丙午,金人寇汴,上與太上皇思天師預奏之言,遣使亟召。
至泗州天慶觀,索筆作頌曰:
一面青銅鏡,數重蒼玉山,
恍然夜船發,移跡洞天間,
寶殿香雲合,無人萬象閒,
西山下紅日,煙雨若潛潛。
書終而化。
二、
徽宗末年,政治混亂。繼先眼見禍亂將起,曾借麻姑故事發揮説:“蓬萊步入,清淺其桑田乎。”
“蓬萊水淺,滄海又要變桑田了嗎?”及靖康之亂,大家才明白他話中別有深意。
過晉陽故城書事 - 金朝 - 元好問
惠遠祠前晉溪水,翠葉銀花清見底。
水上西山如掛屏,鬱郁蒼蒼三十里。
中原北門形勢雄,想見城闕雲煙中。
望川亭上閱今古,但有麥浪搖春風。
君不見,
系舟山頭龍角禿,白塔一摧城覆沒。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亂飛如箭鏃。
汾流決人大夏門,府治移著唐明村。
只從巨屏失光彩,河洛幾度風煙昏。
東闕蒼龍西玉虎,金雀觚棱上雲雨。
不論民居與官府,仙佛所廬餘百所。
鬼役天才千萬古,爭教一炬成焦土。
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來苦。
南人鬼巫好禨祥,萬夫畚鍤開連崗。
官街十字改丁字,釘破幷州渠亦亡。
幾時卻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築晉陽。
今天,我接到幾文,把台地比作 - 北漢。
芬蘭化或北漢化?
北漢和遼。台地和美日。
太原又稱晉陽、龍城,華夏九州之一,九朝古都,歷來的兵家必爭之地,為什麼這樣一個古都會被宋太宗趙光義深惡痛絕,毀城削山、引水倒灌、設局釘死。
宋太宗下詔太原居民遷往汾水東的新城,把新設立的并州府遷到榆次。
等居民出城後,宋太宗下令放火,「萬炬皆發,宮寺民舍,一日俱盡」。
第二年四月,宋太宗又封堵汾水、晉水,灌入太原。
古太原城經此火燒、水灌,變為一片廢墟。
往日被譽為「錦繡太原」,已逾一千年的大都會從此不復存在了。
宋初修建的太原城是一座土城,城池周長5.28公里。
據說趙宋在新修太原城街道時,都築成丁字街,取其諧音,「釘」破「龍脈」,使太原不再出現「真龍天子」,危及趙宋天下。
並忌諱使用「晉陽」、「太原」名稱,而設為緊州軍事,派潘美、楊業把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