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這是 英歌舞。
英歌
英是漢沒了水,沒了土, 就是江山已失。
英歌 沒了水,沒了土, 江山已失的漢人 的歌。
二、
中醫的頂級糟粕就是修道修仙、易經八卦
什麼透視遙視、氣功外氣、算命五運六氣等等內經就有的東西。
絕不可盲信。
打什麼牌子出現,都不要輕易去信,至少必須具備最起碼的現代科學基礎常識。
讀了這貼後,俺複習下面這篇文:
仁者不忘戰——外用上磨煉才會提升內在智慧(三)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發布時間: 2022-04-28
經義:
本節商湯誓師前重申軍紀,嚴格賞罰,此古今通例。
有儒者天真地認為商湯這樣的聖王一出,天下就會太平,哪里用什麼戰略戰術、奴役刑殺。
這種“道德萬能論”影響極大——仿佛人只要內在修養(內聖)就行了,外在功業(外王)自然會來,不需求取、謀劃。殊不知,內外不二,只有在外用上磨煉,才會不斷提升內在智慧。
這種偏見從孟子就開始了,其負面影響極大。
冷兵器時代,大規模戰爭十分殘酷,死傷也大,有時血流成河,簡直能浮起捶衣搗物的木杵,史官就曾用“血流漂杵”形容周滅商牧野之戰的殘酷。
但孟子卻認為仁者一出,天下就沒有對手,周武王那樣極仁道的人去討伐商紂王這樣極不仁道者,必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怎麼會血流漂杵呢?
所以他對《尚書》中相關記載大不以為然,認為少信為妙。
如果全信《尚書》,還不如沒有《尚書》。
《孟子•盡心下》記孟子言:“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漂杵也?”
南宋朱熹《四書章句》折中《尚書》和《孟子》,天真地認為是商紂王前面的部隊倒戈了,想逃跑,所以不得不殺死後面的人,商人互相殘殺,才導致“血流漂杵”,牧野之戰中周人的角色仿佛是看客。
《四書章句》說:“《武成》言武王伐紂,紂之‘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孟子言此則其不可信者。然《書》本意乃謂商人自相殺,非謂武王殺之也。”
至宋代,《逸周書》被排除於《尚書》之外。
我們讀可能是真《武成》的《逸周書•世俘解》,就知道武王滅商,光滅掉的方國就有99個,殺人近十八萬——這還是周人自己提供的數字。
“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有文事者,必有武備”,若真“仁者無敵”,徐偃王為何“好行仁義”反而為楚所滅?
但在孟子那裏,戰爭、武備似乎成了大罪!孟子的邏輯是,天下百姓都在等著仁者去征服,哪里還會有抵抗,所以戰爭不可能發生。他說:“有人曰:‘我善為陳,我善為戰。’大罪也。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南面而征,北狄怨;東面而征,西夷怨。曰:‘奚為後我?’”(《孟子•盡心下》)
史實顯示:商湯滅夏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戰略戰術都很高明。
鳴條決戰也是以征伐昆吾的名義開始的,這當然有益於麻痹夏桀。
《史記•殷本紀》說:“當是時,夏桀為虐政淫荒,而諸侯昆吾氏為亂。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湯,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
另據本篇《書序》:“伊尹相湯伐桀,升自陑(ér,具體位置眾說紛紜——筆者注),遂與桀戰於鳴條之野,作《湯誓》。”孔安國認為此乃迂回戰術:“湯升道從陑,出其不意。”這讓宋儒大為不快,認為“仁義之師,不會用詐術,不應當‘出其不意’。”
諸君試想,這樣迂腐天真、不識時務的經學觀點大行其道——國家怎能不衰弱!
學術乃一代之元氣,學術弱則國弱,學術強則國強——吾信之矣!
經文:
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
予其大賚汝!
爾無不信,朕不食言。
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
語譯:
(王說)
全體將士們,要充分認識到你們協助我亡夏之舉的意義。
你們不是亡夏,是替天行道。
滅夏勝利之後我會重重獎賞你們,決不食言!
如果有人違背誓言,消極作戰,我或者將其降身為奴,或者用刑懲罰他,絕不會寬恕!”
英歌舞 Yingewu (Hymn Of Heroes)
這是 英歌舞。
英歌舞
英是漢沒了水,沒了土, 就是江山已失。
英歌舞 沒了水,沒了土, 江山已失的漢人 的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