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葆老兄 , 再來一題 .

前一陣子 , 梧葆老兄幫俺查找了棄宗弄贊的問題 .
現在又想到一題 , 再請梧葆老兄幫忙 .

緣由是這樣的 .
更先前 , 有一次和木匠兄討論到琵琶的輪指 .

俺舉出例證 , 說明唐朝人彈琵琶 , 是用琴撥 , 不是用手指 .
而且彈琵琶的姿勢也與現代不一樣 .

這種琴撥 , 現在的日本還在用 .
俺以前去靖國神社 , 就拍到一個老兵用這種琴撥彈三弦 .


.

日本的三弦 , 叫做三味線 .

.

日本人確實遵循古法 .
而現在 , 中國人彈三弦就使用手指 , 而且也都有輪指技巧了 .

和木匠兄討論的段落 , 可看這一帖 .

.
現在的問題是 .
中國人什麼時候改變彈琵琶的姿勢 , 把橫著彈改成豎著彈 .
甚麼時候開始用手指彈琵琶 , 並且甚麼時候開始有了輪指 .
這就得請善於考證的梧葆老兄考證考證啦 .

我小時候彈過三絃和大阮、中阮(月琴)。老師教我們用彈片彈,彈片是用牛角製成的。

古人是直接用手指彈琵琶的嗎?

答案是:

現代琵琶定型于明朝,彈奏方式改採用直抱指彈。

指彈起源更早,據《新唐書•禮樂志》:唐劉○《隋唐嘉話》:“貞觀中,裴洛兒始棄撥用手,以撫琵琶。”

可知唐朝之前,是用“琵琶撥子”。

裴路兒(裴神符)在唐太宗時期就已經革新了彈奏技術了。可是呢,廢撥用手指並沒成當時主流。

楓蘇芳染螺鈿槽琵琶正面(日本•正倉院藏)

  • 以前認識一人,開中藥行。他最得意的是藥櫃的正面的花紋是像 - 楓蘇芳染螺鈿槽

他花了七十五萬元。那時中和的公寓,五層樓的二樓是一百五十萬元以下。
但是他走了,藥櫃就被拆棄了。

也來一題:

這是什麼?

答: 這是特別去迪化街買來的碗粿。

碗粿(閩南語:uánn-kué[1])
或稱碗糕(閩南語: uánn-ko),是流行於臺灣的米食製品。

因成品置於碗內,故名;分甜、鹹二類:

甜碗粿是米漿經糊化後拌入糖蒸熟而成;

鹹碗粿則是將糊化的米漿蒸過一次,將配料鋪於其上再蒸熟而得,並搭配醬油膏或甜辣醬食用。

各地口味不同,作法與口味亦有明顯差異,有的地區會在米漿內加入醬料調味,外觀呈現暗褐色,有的則是白色。也有些地區會在碗粿上搭配菜脯(蘿蔔乾)食用。

將米漿以小火加熱且不斷攪拌以防焦黏,至三分糊化狀,倒入碗內,加入佐料,再清蒸而成。常見的佐料有菜脯、肉片或肉末、蝦米、剖半滷蛋等。

畫十字,分成四格。
配俺特製的醬料調味:

左上:醬油膏加蒜末。

右上:醬油膏加辣醬、甜辣醬。

左下:醬油膏加沙拉。

右下:醬油膏加山葵。

山葵(學名:Eutrema japonicum;日语:山葵/わさび/ワサビ wasabi *),音译为哇撒比,又稱為山萮菜,常被誤稱為芥末,是一種屬於十字花科山萮菜屬的綠色植物,味道極其強烈。 山葵的辛辣跟辣椒不同,辣椒的辣味刺激舌頭,而山葵的辣味卻刺激鼻竇。

找到以前存的一首歌,但是站起來,拿個碗。忘了存放在那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