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在宣武门小学上二年级。宣武门小学在顺城街,街对面就是隔开内城外城的城墙。从宣武门向东叫顺城街,向西叫国会街。我家就住在国会街9号,一个标准的四合院。
课间,同班的女同学都要跳皮筋。我虽然是男孩,但个子小体力弱,不太喜欢和其他男孩一起玩,净挨他们欺负。我总爱看女孩子们跳皮筋。
我想一起跳,人家也不带我玩。赖皮赖脸上去就跳,抻皮筋的女孩把皮筋一扔,嘴一撅,说我“捣乱”,还要把我“告老师”。
和其他地方跳皮筋不一样,这里跳皮筋不唱什么“一个键,踢八踢,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而是唱一首曲子,记得是这样的:
唱到最后两个小节,却不按高低音唱“6-6-5-”,而是大声喊出“辣-辣-擞!”表示结束。未免有失矜持。
我注意到,只有一个姓邵的小姑娘不这样喊,唱到别人喊的时候就不出声了。更显出了文雅。
这个小姑娘其实和我是有缘分的,因为后来知道,她们家住的地方,恰好是我们家解放前租住的。
那是顺城街快到和平门的地方。因为和老房东关系融洽,所以我爸爸带着我去看望老房东。快到门口的时候,正在路边玩耍的邵姑娘忽然发现了我,叫了一声名字就赶紧跑了。
四合院的正房,门大敞着,我和爸爸坐在里面,爸爸和老房东聊天。就见那邵姑娘,躲在月亮门的影壁后面,伸出头向里看,辫子长长地垂着。正房里还有年龄差不多的女孩,叫她过来,她害羞也没过来。
只是没多久以后,我们家搬家到了北航大院,转学走了,这个缘分就未能继续。
在北航附小后来听女同学说,某男孩会跳皮筋,而且“跳特棒”。可惜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