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惡了

就是有這種謾罵別人 , 攻擊別人的人 .
連這賺辛苦錢的老實人都不放過 .

youtube
.

.

  • 就是有這種謾罵別人 , 攻擊別人的人 .
    連這賺辛苦錢的老實人都不放過 .

是的,要看別人的長處是不易的。學人的長處是更不易的。

邯鄲學步
釋 義 學習邯鄲人走路的姿勢。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語本《莊子.秋水》。
△「井底之蛙」、「以管窺天」
典 源 《莊子.秋水》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猶欲觀於莊子之言,是猶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必不勝任矣。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而自適一時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與?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1>之學行於邯鄲2>與?未得國能3>,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4>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餘子:弱齡未壯之子。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
邯鄲:趙國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國能:一國之中最絕妙的技能。此指趙國人走路的美姿。
匍匐:音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
典故說明 《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公孫龍認為自己通達事理,博聞善辯。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則以為公孫龍像井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所以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也只能學得皮毛。因此勸公孫龍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到了最後不但不能學得莊子的學問,反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學問,就像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因為羨慕趙國首都邯鄲人走路的姿態,所以前往學習。結果不但沒學成邯鄲人走路的美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後來「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

書 證
宋.姜夔〈送項平甫倅池陽〉詩:「論文要得文中天,邯鄲學步終不然。」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一.琴娘》:「半臂添寒尚書醉,屏後金釵楚楚,齊頫首邯鄲學步。」

《歧路燈》第一○一回:「譚紹聞道:『什麼古跡?』婁樸道:『學步橋。』盛希瑗道:『是邯鄲學步,失其故步麼?』」
清.洪楝園《後南柯.序》:「或問於余曰:『昔時湯臨川先生有《南柯記》之編,而子是作又名《後南柯》,亦借蟻為喻,意者以湯意未盡,而為東施效顰乎?抑羨慕成作,而為邯鄲學步乎?」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
使用類別
用在「模仿失當」的表述上。
例句
引進新科技時,最忌諱硬生生地模仿,此種邯鄲學步,註定要失敗。
我們教育改革,在借鏡外國經驗時,可不能如邯鄲學步,生搬硬套。
用邯鄲學步的方式照單全收,不知取捨,最後會將自己原有的都忘光。
公司經營要找出自己的特色,老是邯鄲學步,從別人那兒東搬西套,是無法獲得消費者青睞的。
學習本是一件好事,但應掌握自我特色,不可全盤硬套,否則猶如邯鄲學步,最後連自我都忘了。
張三的表演方式和李四完全不同,你硬要他去模仿李四,恐怕只會邯鄲學步,令他連自己獨特的詮釋工夫都無法表現出來。
辨 識
近義成語
生搬硬套、東施效顰

參考詞語
壽陵匍匐
壽陵年輕人學步邯鄲不成,爬行回去的故事。見「邯鄲學步」條。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杜篤賈逵之曹,劉珍潘勖之輩,欲穿明珠,多貫魚目。可謂壽陵匍匐,非復邯鄲之步。」。

壽陵失步
壽陵年輕人學步邯鄲,忘掉原有步法的故事。見「邯鄲學步」條。
唐.李白〈古風〉詩其三五:「醜女來效顰,還家驚四鄰。壽陵失本步,笑殺邯鄲人。」

壽陵忘步
壽陵年輕人學步邯鄲,忘掉原有步法的故事。見「邯鄲學步」條。
唐.羅隱〈謝江都鄭長官啟〉:「海曲迷聲,壽陵忘步,蛇虛畫足,鵠不中心。 」

壽陵步
指因仿傚學習他人而失去的既有技能。見「邯鄲學步」條。
唐.劉禹錫〈和武中丞秋日寄懷簡諸僚故〉詩:「空愧壽陵步,芳塵何處尋?」

學步邯鄲
即「邯鄲學步」。見「邯鄲學步」條。
《漢書.卷一○○.敘傳上》:「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
《周書.卷四七.藝術列傳.趙文深》:「及平江陵之後,王褒入關,貴遊等翕然並學褒書,文深之書,遂被遐棄,文深慚恨,形於言色。後知好尚難反,亦攻習褒書,然竟無所成,轉被譏議,謂之學步邯鄲焉。」

枉轡學步
猶「邯鄲學步」。見「邯鄲學步」條。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定勢》:「因利騁節,情采自凝。枉轡學步,力止壽陵。 」

步邯鄲
模仿他人。見「邯鄲學步」條。
清.李漁〈懷阿倩沈因伯暨吾女淑昭〉詩:「汝父亦猶是,從未步邯鄲。」

誤學邯鄲
壽陵年輕人因羨慕邯鄲人走路美姿,前往學習,結果爬行回來的故事。見「邯鄲學步」條。
《文史通義.內篇二.古文十弊》:「文人好奇,易於受惑,是之謂『誤學邯鄲』,又文人之通弊也。 」

邯鄲之步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見「邯鄲學步」條。
《抱朴子.內篇.雜應》:「凡庸道士不識此理……乃更不如凡人之專湯藥者;所謂進不得邯鄲之步,退又失壽陵之義者也。」

邯鄲匍匐
壽陵年輕人學步邯鄲,忘掉原有步法,爬行而歸的故事。見「邯鄲學步」條。
金.元好問〈劉君用可庵〉詩二首之二:「著腳繩橋已足憂,邯鄲匍匐更堪羞。惡惡不可惡惡可、大步寬行老死休。」。

邯鄲故步
比喻錯誤的學習方法。見「邯鄲學步」條。
元.王惲〈摸魚子.望都門〉詞:「絃歌事、正爾邯鄲故步,功名從此軒翥。」

邯鄲步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指仿傚學習的新事物。見「邯鄲學步」條。
宋.梅堯臣〈依韻和胡武平懷京下游好〉詩:「仲尼好勇非季路,幸依南郡帳,不學邯鄲步。」

的確是,中文英文,各大社交媒體上,都有很多情商極低,毫無常識,甚至毫無人性的人,在評論區胡言亂語。

今天加拿大新聞:

在多倫多,從今天開始,各餐館,酒吧,以及娛樂場所,都不允許沒有兩次疫苗注射證明(疫苗護照)的人進入。一位老太太到麥當勞午餐,因為沒有攜帶注射證明,餐館拒絕接待她。

老太太堅持說她有注射,不信可以打電話給她的醫生。。。

經理說,這是很嚴肅的問題(如果餐館違規接待,將會有巨額罰款)。

中國大陸1966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把好多中國的傳統文化,精華和糟粕一塊幹掉了,但台灣保存得很好」。

聽了這段話,感覺有這樣的含意:
舊社會的渣滓、糟粕也保存得很好。

以前聽老的長輩講小時被買賣,當童工、長工的事,被虐待等的經歷。養子、養女的悲慘故事。

打罵教育的遺毒也是前幾年才大力的改善。

前幾日,台地一姓龍的演員過世,童年被關在雞籠吃飯等的事也有被報導。

農產的產銷過程是早知道的,這幾年也有聽的寺廟的、陣頭的、,這其中的被籌錢的事。不樂之捐,要兩三個月的基本工資等的。

總之,在大陸手機付款,或許可能可以解決一些產銷過程事。

有時,回憶過去的生活經歷,舊社會的渣滓、糟粕確實很讓人厭惡。

以前看人吃狗肉,一刀殺了也就算了。不!說要用細棍慢慢打得全身皮充血才好吃。

聽同學傳說,有同學去罵,被警察抓去,腳心被打得烏青。

唉!隔了五十多年,還想起這事。

舊社會的渣滓、糟粕確實很讓人厭惡。

梁啓超的二房

今天,講一位中國媽媽的故事,她出身卑賤,一生苦命,尤其到了人生終點,她孤獨而淒涼地離去,可她為中華民族留下的,卻是最寶貴的財富!她,就是王桂荃。

1886年出生的她,一生都是一個苦命女人。自幼家境貧寒,生活坎坷,她出生不久,便失去了母親。父親續弦不久,竟又不幸暴病身亡,那一年她只有4歲,繼母相信算命先生胡謅,覺得她命硬克父母,因此對她愈加百般虐待,失去雙親的她,就此過著寄人籬下的淒涼生活。

6歲,王桂荃不幸被人販子拐賣,5年里,輾轉了四戶人家,吃盡了被打罵的苦頭。最後,她成為禮部尚書府中的丫頭,尚書有個堂妹叫李蕙仙,在尚書主持下嫁給了一書生,王桂荃成為陪嫁丫頭。她不知道,這將是她一生命運的轉折,因為小姐李蕙仙嫁的這個人,叫做梁啓超。

李蕙仙和梁啓超成婚17年,生下二女一男,這唯一的男丁便是梁思成,可是自小身子孱弱,家裡人瞧著,並不像能長大成人的樣。李蕙仙看在眼裡,愁在心裡,唯恐不能維繫梁家香火,而她自己因多次生產身子受損無法生育,於是,李蕙仙便想到,按封建社會那一套,讓陪嫁丫頭王桂荃,為梁啓超做通房丫頭。

那時的王桂荃,早就在多年顛沛流離中,被磨練的聰明勤快。李蕙仙體弱,梁家裡裡外外都是王桂荃操持,一家老小的飲食起居,都是王桂荃一力支撐。所以在李蕙仙的安排下,王桂荃和梁啓超有了夫妻之實,並且,她為梁啓超接連生下了6個兒女。但,她一直未能得到梁啓超的承認。

因為,梁啓超不能違背他倡議的「一夫一妻」,一直不肯將王桂荃納為妾室。多少年里,王桂荃不光不能得到妾室名分,梁啓超還要求孩子們,只能喊王桂荃為「王姑娘」或者「王姨」,包括王桂荃生養的6個孩子。

多年勤勤懇懇為梁家卻不能有名分,對一個女人來說,這是最大的隱痛。自己親生的孩子,卻不能叫自己一聲「娘」,對於一個母親來說,這是最大的殘忍。做女人,她命苦,當母親,同樣苦。

可不管自己如何苦,王桂荃不會苦家人,更不會苦孩子!她未曾提及過一句要名分的事,對此毫無怨言,孩子不叫自己娘,她以一個「保姆」的身份存在著,卻不辭勞苦,伺候梁啓超雙親、妻子,還有全部的9個孩子。

梁啓超14年流亡時期,梁家最淒涼的時候,大大小小的家務,無一不是她咬著牙扛下來。在艱難的境地裡,她的堅強獨立,深深地影響了梁家每一個孩子。

梁啓超不讓孩子叫王桂荃母親,可因為她對兒女們太好,他們總是偷偷地叫王桂荃「娘」,叫李惠仙「媽」。梁思成是李惠仙的親生兒子,可他小時候對生母感情不深,對王桂荃這個「娘」卻是十分尊重關心。

他常常說:「娘是個很不尋常的女人。」小時候,梁思成考試成績不好,李蕙仙氣急了,要抽他。一旁的王桂荃急壞了,沒多想就一把將梁思成摟到懷裡,正在氣頭上的李惠仙沒收住手,綁了鐵絲的雞毛撣子,一下下狠狠抽到王桂荃瘦弱的身上。

這番「護子情深」,讓梁思成記住一輩子,更讓他銘記的是「娘」的諄諄教誨。王桂荃雖然沒有讀過書,卻深知學問品性對一個人的重要。這件事後,她拉著梁思成,用很溫暖的話循循善誘:「成龍上天,成蛇鑽草,你看哪樣好?不怕笨,就怕懶,人家學一遍,我學十遍,馬馬虎虎不刻苦讀書,將來一事無成,看你爹已經足夠有學問,一有時間,還不停地讀書。」

為了引導梁思成好好讀書,王桂荃還以身作則,從目不識丁到學會一口流利東京話,用自己親身下的苦功夫告訴梁思成,孩子,好好努力。從這後,梁思成再也沒有馬馬虎虎,多年後他在中國建築界取得巨大建樹。

李蕙仙的兒女,是梁思順、梁思成、梁思莊,王桂荃的兒女,則是梁思永、梁思忠、梁思達、梁思懿、梁思寧、梁思禮。無論是否親生,王桂荃對每個孩子視如己出地愛,看梁家子女回憶錄,最讓人動容的,就是對「娘」的溫情。

梁思成講到「娘」在這個家裡不容易:「她對我媽和我爹的照顧無微不至,對我媽更是處處委曲求全,媽對傭人很苛刻,動不動就打罵罰跪,娘總是小心翼翼地周旋其間。她是一個頭腦清醒、有見地、有才能,既富有感情又十分理智的善良的人。」

梁思莊並非王桂荃親生,從小卻總是牽著「娘」的衣角走路,洗澡一定要「娘」給洗,不然就哇哇大哭。十歲梁思莊染病住院,嗓子發炎嚴重,是「娘」在身邊日夜守著。後來,在「娘」無微不至的照顧下,梁思莊活了下來。但因傳染病太凶,「娘」不到九歲的親生女兒,病逝了。

這是王桂荃一生中最大的打擊,可她白天仍盡心盡力地伺候一家人,只在夜裡躲在廁所偷偷抹眼淚。甚至,她將更多的愛傾注給梁思莊,梁思莊生女兒時難產,生死難料,王桂荃急火攻心,從天津冒著三伏酷熱,一路坐火車奔波到廣州守護,在產房外等了十幾個小時,直到醫生用產鉗夾出外孫女。這就是王桂荃為人母,帶給梁家所有孩子的愛。

李惠仙逝世後,1929年梁家遭逢巨大變故:梁啓超病重逝世。臨終前,梁啓超拉著王桂荃的手:「對不起,這輩子,我讓你受苦了,孩子們就拜託你了。」王桂荃堅定地說:「先生放心,孩子們有我呢!」

梁啓超這一走,梁家所有人的生計,全都壓在王桂荃一人肩頭,因為他沒有給王桂荃留下多少財產,卻給她留下了9個需要照顧的兒女,這是一份沈甸甸的責任,年長的剛剛成家不少地方還需「娘」幫助,成年的還尚在讀書進修,最小的梁思禮才4歲,生活費學費都需要依賴王桂荃,她是梁家所有人的唯一後盾。

而王桂荃沒有辱沒梁家書香門第的名聲,她千方百計拼盡全力供子女們上學,把家裡所有的錢,都用在子女教育上,她還接各種髒活累活,就這樣一分分積攢,最後編織成讓子女飛翔的翅膀:她將梁思莊送去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將梁思忠、梁思永送去哈佛,將梁思寧、梁思達送去南開,接著她變賣家產,又不惜放下自尊借貸,為梁思禮、梁思懿湊足去美國讀書的費用。

這個神奇的女人,把9個子女的大家庭承擔下來,她給中國的教育史上,寫下了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梁家六子三女,個個成龍成鳳,思順,詩詞研究專家,中央文史館館長;思成,著名建築學家、中科院院士;思永,中央研究院院士;思忠,抗日英烈;思莊,著名圖書館學家;思達,著名經濟學家;思懿,中國紅十字會對外聯絡部主任;思寧,革命家;思禮,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科院院士。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這大概是中國最精英的家庭,這大概是中國最成功的母親,因為古往今來,世間僅此一家!

是王桂荃,繼承梁啓超的家訓遺志,她以迎接生活磨難和考驗的勇敢,為子女們帶去獨立自強的精神;是她以溫和樸素的話語循循善誘,讓孩子們發奮苦讀,走向一條精英之路;更是她,以無堅不摧的母性和堅強胸懷,帶著孩子們度過了,令人無法想象的艱難歲月,成就了這段絕無僅有的中國教育傳奇!

而隨著孩子們一個個離家成才,家裡只剩王桂荃孤零零的身影,送最小的孩子梁思禮去美國時,已經鬢染白霜的她叮囑:「記住,學成報國。」家國情懷,就這樣傳遞到梁思禮的身上。
1949年梁思禮回國,王桂荃已然白髮蒼蒼,親自到天津碼頭迎接,因為沒有確切歸期,她在寒風凜冽的碼頭整整守候半個月。

再後來,梁思禮,成為東風系列導彈的主要研發者,一位國家巨星,鑄就護國重器,這位母親,留給中華民族的太多太多…

生於舊社會,她是傳統的女子,卻沒有因傳統觀念,將任何一個孩子束縛在身邊:孩子為我所生,並非為我而來。雖然圍著丈夫和孩子一生,可王桂荃並不是沒有自我、趣味和眼界。

她75歲,還能興致勃勃從北京隻身去杭州旅行,80歲,她讀書看報聽廣播,和已經成棟梁之材的子女們,交談國家大事,思路清晰一點都不落伍。活到老,學到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這就是王桂荃的教子之道。

為中國貢獻9位棟梁,而她卻苦了一輩子,直到生命的終點。1968年,已經82歲的她,迎來自己人生的最後一道考驗,因為是「梁啓超的老婆」,風燭殘年的她受到無數批鬥和羞辱,82歲高齡被驅趕在陰暗小屋,每天出來掃街,沒有醫護,只有謾罵和折磨。

這一年的某一天,這位飽嘗世間疾苦的偉大母親,孤零零離開了人世,因為全家被分離的原因,她沒有看到任何一個孩子最後一眼。後來據鄰居回憶,老太太不管掃大街還是乾髒活,她始終平靜,祥和。這是一個踏過無數風霜雨雪,走來的女人啊,這俗世的苦難和折磨,早就沒什麼是她不能承受!

一切都平息後,孩子們在梁啓超和李蕙仙陵墓旁,給王桂荃立了碑,並種下一棵「母親樹」,來紀念這位,培養出了多位國之棟梁的偉大母親,梁思成之女梁再冰寫下碑文:願夫人精神風貌長留此園,與樹同在,待到枝繁葉茂之日,後人見樹,如見其人。

以一弱女子之力,成一門九位龍鳳,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所有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比不過父母的以身作則。尤其是母親的影響,比爾蓋茨就說過,自己在母親那裡受教良多,得到的是「虔誠和善良」;著名作家金庸也說過,他對小說的人物內心深處探索,很多受母親的文化影響。

而王桂荃,從舊社會走來,卻沒有被舊思想束縛,以超凡堅毅和魄力,將兒女一個個送離身邊磨練成材。她用自己的一生告訴了世界,什麼是母親,什麼是教育,什麼是平凡能成就偉大!

她自己雖卑微,卻盡展莊嚴,舉目皓皓明月,垂首莽莽大地,她讓孩子們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九位英才,是她給全中國留下的最寶貴財富。向這位偉大的中國母親:王桂荃致敬!

成龍上天,成蛇鑽草

網文。

不知是否真實。

應該是八九不離十的。

人類的文明,是慢慢有所改變的。我們不能用今天的觀念,去評價過去的人。

梁啟超對通房丫頭的定位,也是那個特定歷史環境之下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