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o

和人偶遇閒聊幾句。談當年當兵時,在馬祖如何如何。師移防至馬祖時,彼岸漁船,每一艘船上掛一牌,一列漁船合看:歡迎○○○師○○。

同看油管影片,如:

再來就談到桶讀,俺說在網上看兩君:一是格林師,另一是踢批KM師。
俺說兩人之派性,再來說過去俺可算是兩師之中間派。

現在呢:應該是 路人聽人談天派了,還常聽得糊裡糊塗的。

伊笑答: Horo horo to, yamabuki chiru ka, taki no oto

回程中,俺想起了朱槿花。想起趙佶《棣棠花詩帖》

相傳在日本的幕府時代,太田道灌是江戶城的築城者,被人稱為“江戶之父”。有一次他外出遊獵時,突然在半路遭遇暴雨,便來到一戶農家,想要借蓑衣。這家的少女沒有給他蓑衣,而是遞給他一朵棣棠花。

太田道灌覺得這個少女莫名其面,因此非常氣憤,於是便甩手離開。回家後他越想不明白,就將這件事情講給自己的家臣聽,其中一位博學的家臣便說道在《後拾遺集》裡有這樣一首和歌:花朵開得浪漫鮮豔,可悲的是連一件蓑衣也沒有。這其實是少女委婉的表示,說是自己家裡沒有蓑衣。

松尾芭蕉有俳句云:

「ほろほろと、山吹散るか、滝の音」

Horo horo to, yamabuki chiru ka, taki no oto

山吹花無聲無息的掉落 但只聽到飛濺的山脈或瀑布的聲音。

有位老師翻譯是:「山吹凋落無聲息,卻聽飛瀑瀧瀧音」

再想起 :趙佶《棣棠花詩帖》

我蛮喜欢的一本书《枕草子》

  • 我蛮喜欢的一本书《枕草子》

85年之前,我應該在某人帶領下讀過《枕草子》日文書幾頁。95年前後也是這種情形吧!
有些淺淺記憶的影子。

今天在回憶時,找到這些影片來回憶往事。

大柳 勝 1977 在臺灣臺北市武壇國術推廣中心開始學習
在1986 之前,俺就見識了他的拳法。

「八卦掌」又稱「八卦拳」,源自宮廷武術教練董海川,後傳至宮寶田,再傳宮寶齋將此術傳至台灣,何靜寒便是此一系譜的嫡傳弟子。

95年前後,我曾學過這派拳法。

我記得05年前後,何靜寒站在我旁邊說:這劍的護手裝反了,不然會卡手。

這派拳法,現在只記得幾個姿勢。

峨嵋八卦掌 - 有一次在這貼一文,後來問人才知,台地當年傳拳法時,去成都學的孫祿堂傳下的,是這樣稱自己那一派的八卦掌。

程氏高派八卦掌
韓慕俠,本名韓金鏞那一派,「台始易宗」張峻峰先生體系之八卦掌、形意拳、太極拳,與天津「程派高式八卦掌」。

姜容樵八卦掌、黃柏年八卦掌。陳泮嶺八卦掌。

我學了很多。

前年去洞庭老師附近時,一舊識知道後騎摩托車來看我,過了一會,他兒子開了一舊轎車,過了一會,他孫子開了一藍寶堅尼車來。

後來,我表哥說了我幾句,說把當年學拳的錢,拿來和那舊識學投資,就會如何如何發達了。

我不敢回話,原因是我不記得認識那舊識了。

但是想起1978年前後的一些事。

錢謙益 清 病榻消寒雜詠
直木風搖自古憂,不材何意縱尋矛。
群蜉枉撼盆池樹,積羽空沉芥子舟。
說易累伸箕子難,編書頻訪大航頭。
白顛炳燭渾無暇,魯酒吳羹一笑休。

潘佩珠(Phan Boi Chau, 1867-1940)是近代越南民族運動的重要領袖,也是越南知識分子中較早「開眼看世界」,了解世界局勢的先行者。

為了革命的需要,潘佩珠曾以大量的政論文章與漢文小說來推動、鼓舞反法殖民運動的進行。

透過潘佩珠與近現代東亞區域的多層面互動,分析他創作漢文小說的場域及心路歷程,說明其醒覺與建構國族的雙重主題──「憂國之嘆」與「興國之想」,同時剖析其思維的轉變與交錯,發掘他塑造角色時的深意與關懷。

潘佩珠的漢文小說不僅反映他在特定時空下的心靈狀態與思維結構,也展現對國家社會的深厚關懷。

而他與近現代東亞知識人與知識圈的往來互動、知識傳遞,則說明了越南知識人在東亞知識圈建構的過程中,亦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憂國之嘆」與「興國之想」

錢謙益 清 病榻消寒雜詠

衰殘未省似今年,窮鬼揶揄病鬼纏。
典庫替支賒藥券,債家折算賣書錢。
陸機去國三間屋,伍員躬耕一耜田。
歎息古人曾似我,破窗風雨擁書眠。

中國思想家不重視方法論

大分流:「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歷史的一千年」

中國在十八世紀後落後西方的重大原因之一:中國思想家不重視方法論
提到古代中國思想家不重視方法論,導致中國在十八世紀後大幅落後西方國家。

老街河口 從越南走路到中國

  • 看了 幾頁《枕草子》,就回憶 並且 想起以上的事。

山東酒安徽菜,這些文人的日子過得不錯嘛。說易,編書,日夜顛倒,帶病工作,知識份子都這樣。

革命一成功,就取消了漢字的使用哈。

  • 就取消了漢字的使用哈。

這事肯定和 潘佩珠 無關

潘佩珠(Phan Boi Chau, 1867-1940)

潘佩珠出生於乂安省英山府南塘縣南和社丹染村(今屬乂安省南壇縣)一個貧苦學者的家庭,從小受其父親的影響而成長為一名愛國知識份子。

當法國殖民主義侵略越南時,年輕的他號召一些愛國青年組成學生軍反抗法國的入侵,但是越南終究敗於法國精良的武裝。

成泰十二年(1900年),他參加鄉試,考中乂安場解元。後來他在1904年5月成立了維新會,次年為了尋求資金和武器的援助而來到日本。

在1905年至1908年居留日本期間,他認識了中國維新運動領袖梁啟超,也認識了中國民主革命領袖孫中山和章太炎,而梁啟超和孫中山的思想也啟發其思路。

之後他撰寫許多文章祕密散布回越南,鼓勵祖國人民從法國殖民統治中解放出來。

結果他被迫離開日本先到中國廣州,再轉往到暹羅(泰國),1912年1月又來到廣州。

後來他在當地見到辛亥革命成功,於是改組越南維新會而成為越南光復會,這是模仿孫中山的革命組織所重新創建的團體。

1925年(啟定十年)6月30日,潘佩珠被叛徒出賣,在上海遭到法國特務祕密拘捕,被控叛逆罪,並在順化終身軟禁直到逝世。

把他要不死,可能就沒胡志明什麼事了。

現在和舊識一聊,就1970年初時的事,或是那時聽的:

這是北京的斬倭刀

這是十九軍的斬倭刀

大陸這邊熄燈號,起床號不一樣。我知道的只有三種:起床號,沖鋒號,熄燈號:

image

軍網介紹說:

军号又分为步号(步兵号)与马号(骑兵号)两种:步号(通称五音号)是我军司号人员常用的军号,共有7个音,但通常只能吹出并使用1、3、5和低音5、高音1等5个音,其中经常使用的是前4个音,音量宏大,音色嘹亮,吹奏起来很有战斗气势。但是不能完整地演奏歌曲或曲子。通过音调的高低、长短和节奏的变化,区别为不同的号谱。

70年代我在水利工地上,早起床,晚熄燈(水利工地工棚內都是柴油機發電照明),整個工地的廣播大喇叭,都是播放軍號聲的。

洞庭可能也聽過:

木槍原本是設計用來見真章,把實拼帶入訓練的,但這些人明顯地都沒有武學的基礎,呆若木雞在那兒瞎比劃呢。

玩真的是這樣的:

持握槍時,右手在前是少見的,廣東拳法的較多。

二十歲前,我聽過 劉震南 戰平 霍元甲,馬永貞和馬素貞的故事。

兩岸開放後,台地有不少人去彼岸探訪學功夫,有人回來後這樣說:

伊特別去學了當年彼岸君抗日時,要和小逆戰時,請了駐馬店市 某人來教 的 劈刺 。

彼岸君抗日時,不怕不輸小逆刺,後來彼岸君和阿果君對戰時,阿果君也刺輸。

俺說:教一手啊!

伊幾年後,很久後才告訴我。

教他的是駐馬店市、汝南的,後來去終南山當道士。當年俺還去查了,確有其人,是彼岸一小縣級的幹部。

槍法不長,十幾招。槍法稱 - 張家神槍。

俺學了一招,槍法就是以前練楊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時,那些老人教的那一招 - 劈刺。

每天練拳時,拿一大竿子,對著一樹。沿著樹身,直直的劈下再一刺。每天百下或三百下。

就是這樣,應用時,就是一劈對方握槍的前手,再一刺對方的身體。

俺當時答: 明朝時的戚繼光、程沖斗 也是這樣教兵士的槍法。

四路查拳、十二路中的前三彈腿、太行拳、萬籟聲六合拳一路。這幾種拳,我現在還是記得幾個姿勢的。馬永貞和馬素貞有沒練過太行拳是不清楚,但以前學太行拳時,講是 劉震南傳下來的。

http://m.dezhoudaily.com/wsmr/p/1448067.html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3oxa8a8.html

剛開放時。也有人去彼岸和 馬英圖的傳人學,但是感覺學得比我好一些些。

比我好一些些,這是不甚好的意思。

https://baike.baidu.com/item/马永贞/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