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书展

上个月去了一趟书展,每年的上海书展是很隆重的,需要网上购票,10元一张门票,地址在延安西路上的原中苏友好大厦,那几天正值上海最高气温,但是来参观和购买图书的人还是比较多的,我拍了好多照片就是想给木匠师傅、梧葆兄和洞庭看的,但是照片像素比较大,上次没有上传成功,这次在试试。

貼兩歌;

我喜歡上海文化的氣氛,80年代我在上海的時候,就有天下第一文化城的感覺。

謝謝梧桐。

昨天我的老同學給我介紹了上海中心(上海中心大廈),發給我五條視屏。梧桐有機會也為了我們去看看,梧桐應該更了解我們對什麼格外感興趣的哈:

現在還肯讀幾本閒書的人已經實在不多了,我的老朋友,大多數都是一二十年沒有碰書本了。

我看书也少,最近《水浒》听好了,喜欢浪子燕青,武松和鲁智深的故事描写得太少,觉得那么多优秀人才柴进、卢俊义、公孙策、吴用等怎么就那么安逸听宋江,一个押司的领导,还有宋江终究想着归顺朝廷,又何必当初煞费苦心连哄带骗带收留了那么多的英雄豪杰,真是一场徒劳。这几天又听了余华的《活着》,听了挺压抑的,说不出感想,就觉得我此生有幸在文革期间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每天一边做家务一边听小说,二不耽误,觉得生命的时间被延长了,这几天开始听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描写上海弄堂里的女人的故事。这些听书都是要付费的,《三国演义》我支付了70多元,《水浒》50多元、《活着》8元多,《长恨歌》我刚付,居然一下子想不起来多少。还有一本《美国的故事》共计110回,说的是美国的发展史,收费145元,我听了开头几篇免费的就先放下再说。

上海中心是我计划要去的地方,之前去过最高点等着夕阳俯瞰了上海的黄浦江和浦西外滩的景致,前段日子去了50多层的朵云书店,接下来还想去看看马未都的博物馆。

讀這些書不用花錢的,手機或者電腦裡安裝『訊飛語記』,僅只使用免費部分。使用微軟的閱讀器或者俄國人的alreader,就能語音播放一切文字類的電子書,我上下班都是用一個舊手機播放電子書,插入汽車音響。夏天半小時四十分鐘,冬天遇到下雪天一個多小時,我都用來聽書。你提到的這些書,網絡上都可以免費下載。

百度的電子書閱讀器也可以將文字書籍有聲閱讀。不過我很怕安裝百度的軟件,你下載百度的一個軟件,它就塞給你一大串你沒想要的東西。

哦,免费的那种是不带感情色彩的机械读书,而这等于是听故事。

書展那個地方 , 三十多年前 , 俺第一次到大陸 , 就去過那個地方 .
據說是當年蘇聯贈送 , 快速趕建 , 不到一年就建成 , 但俺看到的時候已經很陳舊了 .
好像大部分的時候都在賣東西 , 這次拿來書展 , 大概又重新裝修 , 也算老物新用 .

梧桐這些照片拍得不錯 .

俺看到了余秋雨 .
當年他從台灣紅回大陸之後 , 很受到一些圍剿 , 後來就沉寂無聲 .
只是不知道現在他的書還有人看 .

木匠兄說要看書 , 呵呵 , 俺前一陣子還在買書 , 就是那本無國籍 , 還沒看完 .

俺認為 , 大陸的社會 , 目前類似台灣在民國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之交 .
正在進步和改變 , 什麼都有 , 新舊並存 , 好壞雜陳 , 是一個過渡期和矛盾期 .
書展是一種文化的象徵 , 知識的啟發 , 有益於民智的提升 .
也有助於百家爭鳴 , 走向更多元化的階段 .

以前很少看书,现在有时间了,我会选一些书听听看看,现在我们大陆的书店都已经萧条了,书店越来越少,所以每年的书展等于是一剂强心针,很多人是带着怀念和留恋去的,这次展览大概人均购买三本,我算是没有拖后腿。

梧桐呀 , 俺以前帶去給妳的書 , 妳終究看了嗎 ?

我一直有讀書的習慣的,現在依舊是。但我現在已經極少讀紙質的書,基本上都是在讀電子書。

啊啊啊~洞庭要考试我了,龙应台的《大江大海》繁体字加竖版,当时我真的只是翻了几页,但是我家有位读书人全本都看了,但是不和我谈观后感。
昨天我舅舅发给我一个书单让我读:周其仁的《邓小平做对了什么?》、黄灿然的《我的灵魂》、《论语》、《老子》、《中庸》、《大学》、《朱子家训》,好吧,我再加一本洞庭的书。

看大家都说读书,俺都不好意思了,很久不读了,一直在网络上瞎逛 :face_with_hand_over_mouth:打发时间。

我是退休了才想着有空听书,而我舅舅要我读书

四書中,我也只讀了大學中庸論語,這三本書,我很願意讀。孟子雖然假裝讀過幾次,但都沒有入腦。除了記得幾段大家常用的警句,我還真沒有自己吃進去的句子。

打倒孟子,太難讀了。

难怪我舅舅没有提及孟子

《大江大海》是講 1949 年附近那一段時間 , 許多大陸人來到台灣 , 成為外省人 .
他們的遭遇和過程 , 是曲折艱辛 , 甚至是辛酸悲壯的 .

然而在當時 , 以及之後的幾十年間 , 卻平淡得幾乎被遺忘 .
親歷者沒想到要說 , 其他人也沒想到要問 .
直到後來兩岸情勢的變化與發展 , 反思之下 , 這才發現原來當年這段經歷並不簡單 .
然而現在才去關懷這個議題 , 已經有點晚 , 因為親身經歷者已經少掉很多了 .

龍應台 , 爸爸姓龍 , 媽媽姓應 , 在台出生 .
光是這樣 , 一個人的出身與命運 , 就夠複雜的了 .

這是發生在台灣的事 , 梧桐可以了解一下 .

洞庭,就是这个让人心里难过。
我在我发的《八佰》和四行仓库一篇里写了《大江大海》的感想,已经读完了三个章节。

我以前觀察身旁比我大一代的人們:

不論是本省人、外省人。

那一代的人,他們的人生都被這1949年劃成兩段。

本省人在1949年之前都還是日本人。

外省人是逃難來台的人。

但是,在二十歲以前時,比我大四、五十歲以上的老人,不論是本省人、外省人,提到日本人時,是真心的說出心中的話,那些都是沒什麼好話的。

他們都不敢說1945年之後,到1960年之前的事。

當我在三十歲之後時,比我大二、三十歲的本省人才開始有提到日本人時,有說好話的。

開始敢說1945年之後,到1960年之前的事。

我以前也是看過她的書的。那時我好像已五十多。我的師兄看到我在看她的書,說:
要看清別國、有心者在本地製造社會病症的手法。

今天網上再查看:

一、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 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目送 (典藏版)》 龍應台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 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目送 (典藏版)》 龍應台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目送 (典藏版)》 龍應台

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 龍應台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就像一張破碎的臉 難以開口道再見 就讓一切走遠 這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們卻都沒有哭泣 讓它淡淡的來 讓它好好的去
《目送》 龍應台

太疼的傷口,你不敢去碰觸;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去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
《目送》 龍應台

碰到我時,不要跟我打招呼,我一定正在忙, 忙著望出我的窗外,盯著窗外這一片濃綠的樹林。
《目送》 龍應台

見面容易別時難,離開她,是個複雜的工程。 離開前二十四小時,就得先啟動心理輔導。 我輕快地說:「媽,明天就要走啦。」
《目送》 龍應台

先是,你發現,被介紹時你等著那愣愣的小毛頭稱呼你「姊姊」, 卻發現他開口叫的是「阿姨」。你嚇一跳-我什麼時候變成阿姨了?
《目送》 龍應台

媽媽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個有郵遞區號、郵差找得到的家。 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
《目送》 龍應台

怎麼就知道,你活得比我長呢? 時間才是最後的法官。
《目送》 龍應台

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了。
《目送》 龍應台

回憶真的是一道洩洪的閘門,一旦打開,奔騰的水勢慢不下來。
《目送》 龍應台

畢竟文明和野蠻的中隔線,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會斷。
《目送》 龍應台

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誰教過我們, 在跌倒時,怎樣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樣的智慧才能度過? 跌倒,怎樣可以變成行遠的力量? 何以跌倒過的人,更深刻、更真誠?
《目送》 龍應台

二、

有些人生,像交叉線, 在一個點偶然交錯, 然後分散沒入渺茫大化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龍應台

每一個個人的決定,其實都會影響到他的同代人 每一代的決定,都會影響到他的下一代。
火車錯過,也許有下一班, 時光錯過,卻如一枚親密的戒指沉入大海,再多的牽掛惆悵也找不回來。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典藏版)》 龍應台

我的山洞不黑暗,我的燭光不昏晦,我只感覺到湧動的感恩和無盡的謙卑。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龍應台

這世界上所有的暫別,如果碰到亂世,就是永別。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龍應台

三、
貧窮使得我缺少對於物質的敏感和賞玩能力,但是卻加深了我對於弱者的理解和同情。
《親愛的安德烈》 Andreas Walther,龍應台

經驗過壓迫的人更認識自由的脆弱,更珍惜自由的難得。
《親愛的安德烈》 Andreas Walther,龍應台

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着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親愛的安德烈》 Andreas Walther,龍應台

三年,真的不短。 回頭看,我還真的同意你說的,這些通信,雖然是給讀者的, 但是它其實是我們最私己、最親密、最真實的手印, 記下了、刻下了我們的三年生活歲月 ──我們此生永遠不會忘記的生活歲月。
《親愛的安德烈》 Andreas Walther & 龍應台

老人, 永遠餓了吃不下,累了睡不著, 坐下去站不起來,站起來忘了去哪兒, 記得的已不存在,存在的都已不記得。
《親愛的安德烈(典藏版)》 安德烈,龍應台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 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 成就感與尊嚴給你快樂。
《親愛的安德烈(典藏版)》 安德烈,龍應台

十九歲,我覺得, 正是天上星辰和地上欲望交織、甜美和痛苦混亂重疊的時候。
《親愛的安德烈》 Andreas Walther,龍應台

四、
「脫離殖民」意味著,把殖民者所灌輸的美學品味、價值偏重和歷史觀點 ——不見得推翻,但是徹底重新反省, 開始以自己的眼光瞭解自己,開始用自己的詞彙定義自已; 後殖民的政府會把本土的文化歷史古蹟、老街老巷老記憶, 即使不美麗不堂皇不慎體面,一點一滴都當作最珍貴的寶貝來保護珍愛。
《龍應台的香港筆記》 龍應台

城市發展的另一種可能是: 老街上有老店,老店前有老樹,老樹下有老人,老人心裏有這個城市特有的記憶, 他的記憶使得店鋪有任何人都模仿不來的氛圍、氣味和色彩。
《龍應台的香港筆記》 龍應台

我關上陽台的門,不知為什麼,竟然很認真地對這半大不小的孩子說, 「華飛,你要永遠認得那個時刻, 當你的國家變質、不值得被愛、不能愛又無能對抗的時候, 馬上就走。托馬斯曼和愛因斯坦都認得那個時刻。」
《龍應台的香港筆記》 龍應台

在香港和台北之間穿梭多了,就看見了兩個城市明顯的氣質差異: 台北有一種慵懶散漫,顯得從容閒適,香港有一種劍拔弩張,認真而緊張。 在氣質後面,似乎藏著不同的信仰: 在台北,沒有規定不可以的,就是可以。 在香港,沒有規定可以的,就是不可以。
《龍應台的香港筆記》 龍應台

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城市都有幾個特別的人 他們的才氣和執著使那個城市的名字 被別人記住
《龍應台的香港筆記》 龍應台

五、
碰到破和立之間幽晦不明的時候, 只要我們清楚知道自己在做扎根的、長遠的、有意義的事情, 或許心中就可以有一種篤定和從容, 即使外在的環境忽明忽暗,眾聲喧嘩, 但我們可以自信,對於時代、對於人民,有些基本的信念,仍是值得堅持的。
《傾聽》 龍應台

大破的時候,需要的是目光遠大, 胸懷願景,有氣魄,有夢想的人; 大立的時候,需要的是一步一腳印, 忍辱負重,有謀略,有毅力,能靜水流深的人。
《傾聽》 龍應台

人生的聚,有定額,人生的散,有期程。 你無法索求,更無法延期。
《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 龍應台

上一代不會傾吐, 下一代無心體會
《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 龍應台

我想作家也分成三種吧! 壞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 偉大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的同時認出自己的原型而湧出最深刻的悲憫。
《傾聽》 龍應台

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 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了, 書包丟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張椅下。
《目送(十週年紀念版)》 龍應台

我以前也是看過她的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