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

今天看了一片幾十年前的台灣早期電影 .
看完之後 , 鬼使神差地驅使自己 , 翻出多年前在網上貼過的一組油畫 .
記得那時候是華岳蓮花峰時期 , 木匠兄或許有印象 .

這一組畫作的確溫馨感人。

一遍又一遍地讀著遠方來的信,這樣的時代已經不會有了。

大陸這邊幅員遼闊,說夫妻分居兩地很多情形是男的從事基礎建設,女的守在家中。70年前的大陸,是一窮二白的。但70年來的建設,真的就是無數人遠離家鄉投入國家的基礎建設等等等等,這樣一步一步積攢起來的。

我看了這些舊畫面,是很感動的。以此向基礎建設者致敬。

現在日出的時間延長了,很多人起床晨行時,天才矇矇亮,阿根老師的小城黎明:

一组感人的家书,勾起回忆。

为了祖国建设分居两地的夫妻太多太多,一年才见一面,家书抵万金。

现在多好啊,时间空间距离都不是问题,分分钟就联系上。

想探親,高鐵誰都乘坐得起,這一點也重要。

早年的生活 , 和現在是不一樣的 .
簡單來說 , 相對之下 , 比較窮 , 比較苦 .
俺看了一片台灣早期電影 , 又看到了那個時代 .

每次 , 看到大孩子揹著小孩子的畫面 , 就很感動 .
所以就想起這組圖 , 現代很難看到這樣了 .

這位畫家叫做李自健 .

這些圖片的畫面 , 是絕佳的攝影題材 .
有機會要布置這樣的場景來拍 .

這些畫在大陸說來是很真實的。我在鄉下生活過八年,我看過無數類似的場景。其實在60-70年代,大陸鄉村很多男人都外出參與各種各樣的社會建設,基礎建設。村裡一般說來,就是女人,孩子比較多。這位作者的畫裡,沒有多少健壯的男人,這個就是當年的情形。

我常說的一些水利工程,比如說高關水庫,到石板河修涵洞,我都是親身參與了的。水利工程,也是那個時候的重頭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