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幾位舊識

梧葆老兄看了是不是還很感動 ?

看了是真的很感動。

真、善、美。
我有一位舊識是苗栗客家人 W,這樣說的 - 看史書是要用真、善、美,來看。
要用 - 真 不真、善 不善、美 不美 - 來看。

W和我的一位舊識 X - 雲南反貢救國均二代比較麻吉。

W對我的另一位舊識 H - 江浙人民反貢突擊均二代比較仇。

但我問江浙 均二代 H時,江浙 均二代H 說那苗栗客家的,人挺好的。但雲南 均二代的 X ,粗俗、詐騙的,可以連罵幾小時。

罵完了,接著罵我的另一位舊識,徐蚌會戰的河北裝甲均二代 Q,太陰險、狡詐,也是可以連罵幾小時。

從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的這人,可以用斯圖亞特戰車配合步兵發起攻擊

Su_Yu_N4A

但Q的老爸,裝甲均被牧羊小孩拿木棍喊 - 繳羌不沙,就繳羌開始罵。

有時 H會接著談詩,說江浙自古多名士,浙江省永嘉縣
邱清泉上將飽讀詩書,多有佳言名句,可謂近代儒將典範,現摘如下:

1、崑崙關戰後,賦詩道:

歲暮克崑崙,旌旗凍不翻。
天開交趾地,氣奪大和魂。
烽火連山樹,刀光照彈痕。
但憑鐵和血,胡虜安足論。

2、1943年秋,邱清泉母親去世,邱清泉忙於整訓部隊,只好作詩三首,遙祭母親:

a
海天遙望落霞紅,
機抒聲消井臼空。
常為遠遊違左右,
徒勞征戰轉西東。
寒霜肅殺悲慈竹,
冷雨淒涼泣古桐;
縱有俸錢多十萬,
承歡無路哭秋風。

b
更澤危坐對寒釭,
怕聽空庭雨打窗。
蠟燭燒殘腸欲斷,
拚將秋淚落雙雙。

c
簾卷瀟湘夜欲沉,
愁腸敲斷五更砧。
秋風吹入絲絲雨,
似共勞人淚下襟。

3、1944年8月,第5軍第200師與部份軍部直屬部隊奉派前往滇西緬北參戰,歸第11集團軍節制,邱軍長亦前往督戰,並作詩一首:

萬里雲山北望頻,
南天立馬一勞人。
邑多衰落傷農圃,
路有饑寒恥重臣。
生意哀憐驅嬴馬,
道心消逝伴朱輪。
煙村殘野夕陽處,
枉自風光畫樣新。

4、1945年春,邱清泉率中國遠征軍從中緬邊境班師回朝,經過雲南保山時,感慨萬分,寫詩道:

安論經緯起斯民,
終為浮雲蔽日頻;
獨仰雲山遙萬里,
常揮涕淚泣孤臣。

5、此詩作與在冀南追擊敵軍之時。

汗馬黃沙百戰勛,
神州多難待諸君;
從來王業歸漢有,
豈可江山與賊分;
暖日照融千樹雪,
寒風吹散滿天雲;
猶多狐鼠遁逃處,
河朔家家望五軍。

6、1947年9月第5軍改稱整編第5師,參與鄆城會戰,邱清泉作詩一首:

千里入荒城,又是匆匆別。
宅第盡廢墟,道路人蹤絕。
烏雀繞枝頭,蛇鼠出野穴。
不知人意苦,但聞聲哀咽。
何處是青山,定多杜鵑血。
入夜秋風起,雲浮月明滅。
鴻雁何悲鳴,征夫心膽裂。
故園人豈知?天際愁腸結。

7、 為黃泛區會戰後回鄉訪親之間所作。前線戰局不利,始有隱憂,而目睹家鄉質樸田園風光,又不免多生感慨。

十年水流東,十年水流西,
水流已無時,人事比爪泥。
春殘花濺淚,暑去寒露淒,
勝衰付煙雲,得失笑鬪鷄。
孔門聞道死,莊生與物齊;
各言誌所取,身後互訶詆。
是非無定論,榮辱不須迷。
堂燕尋常入,暮鴉終古啼,
不如傾斗酒,詩成和醉題。

  • 罵完了,他會安慰我。
    小葆,徐蚌會戰時,你老爸被俘了後,逃到江西找老部隊是好樣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一江山前,沒去大陳當工兵連長,留在原單位,是聰明智慧的。

我的歷史觀就是這樣來的。

要用 - 真 不真、善 不善、美 不美 - 來看。

而 善 不善 - 要看角度、立場、心情 - . 等等 .

https://tm.ncl.edu.tw/datasets?lang=chn

https://tm.ncl.edu.tw/overview_index?lang=chn&collection=C_19CtImage&page=1&page_limit=10

看了是真的很感動。

前一句好動懂,後一句不太明白。1943年,是抗戰最困難的時期,由於汪逆的積極配合,日軍在大陸各地的佔領和統治是最堅固的階段。這位老伯是灰心了,對抗戰能否勝利信心不足了?

  • 對抗戰能否勝利信心不足了?

這要再久久的問一問,找一找資料了。

  • 中法戰爭 現在台地改稱 - 清法戰爭 中國史 改在 - 東南亞史

五大主題館
https://www.battle-of-tamsui.com.tw/theme.php

200605031520重返清法戰爭古戰場

  • 若每集都弄 , 就比較吃力 .

第一集講中法戰爭,對俺有特殊的回憶,就把 youtube 轉檔讓梧桐和坐看雲起看看。

中法戰爭在淡水這事,知道的多一些。

再過幾個月,就是俺見到中法戰爭法軍公墓的五十週年紀念日。

1884年10月7日至8日法軍800名海軍陸戰隊攻向淡水,當時劉銘傳已事先抽掉兵力預防法軍來犯,並且沉船巨石,守江封港堵住淡水河口,在沙崙海岸築堡壘據守,防止法軍直接突入淡水河,避免控制台北城,

(且在英方的協助下於淡水河口佈防水雷,)

清軍在淡水守將以台灣總兵章高元,漳州總兵孫開華領兵下力抗法軍進攻,法軍陸戰隊只好搶灘淡水河口,雙方往返衝殺死傷慘重,最後法不支只能撤退,臺北滬尾之圍稍解

法軍死傷慘重,10月13日清軍再增援鄉勇團練已增至6000多人軍力,由於法軍強攻淡水不下,準備再改由基隆方面攻向大稻埕,

滬尾登陸戰

1884年(清光緒10年)10月8日,法軍再度砲轟滬尾,

(並在原淡水港口英國籍引水人卡洛力(Carozzi、本名:卞特利(Bently))的協助下、引爆清軍所布下之淡水河口防衛水雷。)

之後突破清軍的海上封鎖線,成功靠岸。法軍由李士卑斯總指揮,由「雷諾堡號」(Châteaurenault)艦長波林奴中校任前敵指揮官率領六百人(5個陸戰隊連)在今沙崙海水浴場發動登陸戰。

清軍指揮官欽差劉銘傳派章高元部支援,鎮守當地的福建陸路提督孫開華與章高元、劉朝祐、鄉勇張李成等人率領3000名軍勇埋伏各處,襲擊法軍部隊。戰鬥過程中清軍人數較多,指揮有序,戰技不輸法軍。

因此戰鬥至下午一點時法軍已被困在凹地樹林中,死傷慘重,被迫撤退回艦。清軍成功守住滬尾。

10月10日,法軍降半旗為陣亡將士致哀。清軍則開始増援滬尾,當地駐守兵力達到6000人。

  • (且在英方的協助下於淡水河口佈防水雷,)

  • (並在原淡水港口英國籍引水人卡洛力(Carozzi、本名:卞特利(Bently))的協助下、引爆清軍所布下之淡水河口防衛水雷。)

真相是啥?

我有时在想人简单的分为:聪明不聪明、健康不健康、好看不好看、善良不善良。共产党和国民党只是二个党派,都有清廉的和腐败的官员、都有善于执政的和庸政的。

  • 都有清廉的和腐败的官员、都有善于执政的和庸政的。

剪貼自 - 揭秘真實的劉銘傳

1864年5月11日,一名清軍將領率部攻陷了太平軍占領下的常州。他旋即住進了太平軍將領陳坤書的護王府。一天夜裡,院內突然傳來金屬的撞擊聲,這位將領擔心有刺客,馬上命令眾親兵搜索。搜來尋去,發現聲音來自馬廄,是馬籠頭的鐵環撞擊了馬槽,因為馬槽不是木料所制,而是一個銅盤。「用銅盤做 馬槽?」

這位好奇的將領讓士兵把銅盤清洗乾淨,當他看到底部刻有110個蝌蚪形文字時,立刻意識到這是一件國寶。他遂派遣士兵把這個銅盤悄悄運回自己的老家。

後經考證,這個銅盤果然是一件超級國寶,全名叫「虢季子白盤」,是西元前816年周宣王時代的產物。它長130.2釐米,寬82.7釐米,高41.3 釐米,是傳世最大的西周青銅器。蝌蚪形文字叫籀文,也稱大篆,系周宣王時太史籀所創。這位將領欣喜若狂,不僅在安徽老家蓋了一座盤亭,還寫了《盤亭小錄》 記敘此事。

俗話說得好:福兮禍所伏。「虢季子白盤」雖讓這位將領狂喜過,但也給他本人及其後人帶來 許多意想不到的麻煩。

先是,對古文物酷愛如命的光緒皇帝的師傅翁同龢託人說項,願將自己的女兒下嫁給這位將領的兒子,並出重金購買「虢季子白盤」。由於這 位將領不從,兩人從此交惡。後來,又有美國人、法國人、日本人出高價想從這位將領的後人手中購得「虢季子白盤」,均未得逞。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的將領李 品仙做了安徽省長,這個「古董迷」為了索得這件國寶,竟把這位清軍將領的老宅掘土三尺,撬開所有房間的地板,結果也是大失所望。新中國誕生後,這位將領的曾孫主動將這件國寶於1950年3月獻給國家。如今,只要我們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虢季子白盤、毛公鼎、散氏盤,這三件西周青銅器的代表作就會映入眼簾。

李鴻章屠殺太平軍是出了名的。作為李鴻章的部下,劉銘傳也不例外。1863年9月攻陷江陰後,劉銘傳指揮手下一口氣屠殺了近10萬名太平軍將士。

劉銘傳和鮑超

鮑超為平定太平天國之湘軍名將,不識字,但作戰勇猛,很為曾國藩重用,所部「霆字營」,駐軍布防於皖南,護衛湘軍於祁門司令部,為太平軍所忌憚畏懼;封贈太子少保,官拜浙江提督。

鮑超雖作戰勇猛,但軍紀敗壞,郭嵩燾說他「所過殘滅如項羽」。
陝西巡撫劉蓉曾寫信給曾國藩,慶幸「霆軍」不入陝:「鮑軍無意西來,所過又多殘暴,誠不願其復至,恐如梳如篦,遂至如剃,則困苦尤所難堪。」

曾國藩的好友王柏心之子王傢仕更痛斥鮑超「軍無紀律,旌旗所過,僅存焦土」,「至若一時將帥,使東南數千里民之肝腦塗地,而諸將之黃金填庫,民之妻孥亡散,而諸將之美女盈門。」。

1867年正月15日,淮軍主將劉銘傳與鮑超的霆軍約定於巳時(上午九時)會師湖北尹隆河(永隆河),進擊捻軍,未料劉軍爭功提前於弗曉卯時(上午五時)即朝戰場開拔,途中遇伏,總兵唐殿魁、田履安陣亡,劉銘傳本人幾乎被俘虜。

隨後,鮑超的援軍即時出現拯救了淮軍,清軍反敗為勝。此役清軍殲滅捻軍部眾近萬人,捻軍共約八千人,軍馬五千匹被俘,史稱尹隆河之戰。經此戰後霆軍遭朝廷不公遣散處份,鮑超憤極去職,退出軍隊十一年之久。

鮑超曾被太平軍包圍,請求曾國藩急派援兵救助,卻苦於不識字,只會寫自己名字,所部兵士亦無人識字。鮑超靈機一動,急忙寫一鮑字,再以毛筆畫了一堆圓圈,圍著「鮑」字,飛信給曾;曾收信呵呵笑言:「鮑超被圍了,要我們去救他!」,派援兵出,遂得救。

參加過500場以上戰役,身被傷108處,與滿人多隆阿並稱為猛將,在湘軍陣營有「北多(多隆阿)南超」讚譽。

剪貼自 - 《清稗類鈔•戰事類》:鮑武襄劉壯肅勦捻

同治丙寅冬,捻寇任柱、賴汶光、牛洪、李允等由河南趨湖北,緣道驅脅,眾逾十萬,盤旋德安、安陸間,謀以一枝越襄河躪蜀疆;一枝屯湖北為聲援;一枝闖武關,聯西捻張總愚。

十二月辛卯,松軍統領提督郭松林被圍於沙岡集,受傷突走,其眾大潰。丙午,樹軍統領總兵張樹珊戰死於楊家河。是時捻騎數萬,勁疾慓悍,常以前隊挑戰,別選健騎繞出官軍後路。官軍憑村堡自固,罔敢與遌,捻勢張甚,連陷應城、雲夢、天門。旋棄城去,屯踞臼口、尹隆河,以闚安陸。於是鮑武襄公超總統霆軍二十二營,合萬六千人,劉壯肅公銘傳總統銘軍二十營,合萬人,皆從南陽南下。霆軍由襄樊,銘軍由隨棗,分路進勦,迭有斬擒。

時陝西回黨四擾,官軍又敗於西捻,二寇交訌,鮑疊奉廷諭及大帥疆吏急檄,趣令西征以援關中。然因楚軍敗績,東捻死咋不休,霆軍遂為所絆,不得西。捻將北趨,遇霆軍,折而南遁,複踞臼口。丁卯春正月,霆軍、銘軍會於安陸,捻走踞楊家埄、尹隆河等處,於是霆軍駐臼口,銘軍駐下洋港,期以庚午日辰刻進軍夾擊。

先是,鮑、劉意氣不相下。鮑自謂宿將,殲勍寇,功最多,劉後起,戰績不如霆軍遠甚,意稍輕之。劉謂鮑勇而無謀,僅一戰將才耳,顧聞其威名出己上,尤邑邑不怡。然此時,鮑志在協力勦捻,無他意也。劉召諸將謀曰:「度我軍之力,可以破捻。若會合霆軍而獲捷,霆軍必居首功,人且謂我因人成事。不如先一時出師,俟翦此寇,使彼來觀,亦當服我銘軍之能戰也。」

乃於庚午日卯刻,秣馬蓐食,由下洋港逼尹隆河。捻隊盡在隔岸,劉分五營留護輜重,躬率馬步十五營,渡河鏖之。任柱以馬隊撲左軍,牛洪撲右軍,賴汶光、李允合撲中軍。左軍劉成藻五營先遇捻騎,不能支,敗退渡河。任柱來攻中軍甚急,惟右軍唐殿魁擊退牛洪,來援中軍,中軍亦已敗退矣。羣捻萃於右軍,唐殿魁及其營官吳維章、田履安等力戰死之。

殿魁,銘軍之良也,師大奔,捻益縱,渡河追擊,銘軍崩潰。適霆軍以辰刻踐期而來,勢如風雨,張兩翼以蹴捻,酣戰良久,呼聲震十餘裡,大敗捻眾。剗毀楊家埄拖船埠、尹隆河捻館數百,生擒老捻八千有奇,殺萬餘,奪獲騾馬五千餘匹。救拔劉及劉成藻等於重圍之中,暨銘軍將士二千人。奪還銘軍所失槍四百杆,號衣數千件,一切輜重軍械,及劉之紅頂花翎,俱於次晨送還劉營。

是役也,銘軍不先期出師,則不敗。既敗,無霆軍救之,則必全軍盡沒。

鮑彊自抑,若無幾微德色,劉內慚不可言。自以訾謷霆軍久,邂逅擊捻,一敗一勝,慮為霆軍所笑,益恚,不能自釋。

謀之主文案者,具牘報李文忠公,大旨調霆軍既約黎明擊賊,未能應時會師,銘軍孤進,初獲小勝,忽後路驚傳有捻,隊伍稍動,不知實霆軍也。

官軍抽五營過河,還保輜重,捻瞷瑕來撲,以致大敗。官軍複奮與相持,會合霆軍迎擊,遂獲全勝。李據以入告者如此。蓋歸咎他營,歸功本營,固咸、同間用兵以來數十年之積習,不獨銘軍為然也。李新握兵符,亦頗慮鮑不秉節度,鮑疏陳獲勝狀,並據實諮李。李已先入劉言,幕府執筆者又稍有揚抑,軍機大臣左都禦史汪元方謂鮑超虛張戰功,言盡不讎,彼既愆期貽誤,又驚動銘軍,以致大敗,若科以失機與掩飾之罪,鮑超可斬也。

先是,左文襄嘗密疏言鮑驕橫,已面折之,左方將入關勦回寇,屢請廷旨趣霆軍入關,其意蓋欲朝廷稍摧折之,然後羅為己用也。汪不省左之權略,頗篤信其辭,又不知鮑實有大功也。故平生遇事,不甚可否,此次持議獨堅,且雲不一懲艾,不足儆驕將,同列均以為疑,乃僅擬嚴旨責之。

鮑自敗捻於尹隆河後,次日,即拔隊窮追,連蹙之於直河,於豐樂河,於襄河邊,殺一萬數千,生擒四千,解散脅從萬餘,拔出難民二萬,縶任柱、賴汶光、李允之妻,追至棗陽、唐縣界。鮑自念破彊賊,救銘軍出險,功高,冀邀褒獎為榮。途次忽奉嚴飭,方悟銘軍之歸咎也。

會湖北巡撫曾忠襄公奏報軍情,誤謂銘軍所勦者任柱,霆軍所勦者賴汶光,故霆軍勝而銘軍敗。是時,捻勢任彊賴弱,其言與鮑自奏之疏又頗牴牾,鮑憤郁成疾,引發舊傷,日益危篤,奏請罷歸調理。

曾文正時已解兵符,還任兩江總督,聞之,馳書慰解。檄召總兵婁雲慶,乘輪船駛往接統霆軍,並派員攜遼東人葠往問鮑疾。文忠旋奏鮑功高,請加獎護。曾忠襄亦奏推鮑之功,蓋皆已得文正手書也。於是溫旨稠疊,頒賞人葠,並令俟疾愈後留勦東捻,暫緩入關。調治數月,疾未瘳,曾乃為奏請解浙江提督,遣撤霆軍十八營,留十四營,改為霆峻軍,隨同淮軍勦捻。

曾諗知鮑與淮將不能相下,若不令歸休,恐遂一病不起。鮑既歸,則霆軍未必能得力。倘竟檄令西征,則金口之變,前鑒不遠。環顧大局,兼權統籌,不能不如是措注也。

鮑既養屙家居,十年不出。文正別遣大將劉松山率萬人入關,馳勦回、捻二寇,戰比有功。文襄之平關隴、新疆,得松山之力為多。銘軍雖敗,恤死撫傷,簡卒補伍,峙糧敹械,休養半年,而後用之。

文忠之滅東西捻也,銘軍功最。蓋古之將帥,必倚所慣用之軍以集事,不自今日始矣。

哪有常胜将军啊。仔细看看诸葛亮,失误也挺多的。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好的马也有失蹄的时候。

我的觀點是鮑去救劉,劉卻反戳鮑。

將近五十年前,我時常經過淡水的湖南士兵的湘軍古墓、和淡水法軍公墓。

對於中法戰爭開始知曉。但二十多年前的景物已和近五十年前不太相同。

二十多年前,有一人站在一片沙地的某一地,說當年法軍就是在這地被圍攻。

但前幾年再去,已和二十多年前的景物是不太相同。

臺灣的法軍公墓及在法國相關之交涉,還保存完好。

台北縣的淡水開發很早,一百三十多年前,清廷在這裡佈有重兵、加強「開山撫番」的工作,陸續調派兵勇來台,根據台北淡水當地的文史工作者追查,中正東路的淡水鎮第一公墓,就是一處縱貫古今的軍人公墓,軍人公墓裡面最難得的,正是清代末年遠渡重洋來台作戰的「湖南勇仔」,也就是湖南士兵的湘軍古墓,2007年開始動工第一公墓要改建成停車場。

這塊地在兩百多年前的乾隆年間,就有營盤埔這個地名,可見蕞爾小丘早就是兵防重地,文史學者翻查古籍更發現,更早的300年前,這裡就有大兵的墓塚,1715年北路參將阮蔡文所寫的「祭淡水將士文」清楚提到,大遯之山、干豆之水、寒風陰霧、荒塚纍纍,大遯就是大屯山,干豆就是關渡,荒塚纍纍顯然指的就是這裡。

1871年,日本附庸的琉球王國,一船順著海流漂到屏東八瑤灣,大概就是現在的屏東縣滿洲鄉,上岸求生的54個漁民被當地牡丹社原住民殺害,日本帝國,竟然在事隔3年之後,藉口要為這54個人討回公道,在1874年出兵強行登陸台灣南部,不但大肆屠殺原住民,還準備趁機占領台灣。

大清政府看到事態嚴重,指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趕到台南府城調處,雖然事後賠款了事,但是清廷感到台灣相對重要,特別調派內地兵勇進駐淡水公墓這個小山頭,因為居高臨下,不但成為軍事重地,還成了屯聚兵營部隊的營盤。

當時駐守淡水的綠營士兵因為軍務廢弛早無戰力,所以改由各省鄉勇取代,其中名將孫開華率領的湖南善化縣男丁的「擢勝左營」最為出名,前滬尾文史工作室仔細進行田野調查發現,其中6座墳墓就是大兵墳塚,墳墓上面標明光緒7年往生,可見都是1881年過世的,。

日治時期日軍騎兵在此駐紮,附近營區又稱兵仔寮,二戰期間還曾經配置高砲部隊,戰後國府空軍氣象聯隊接管,從此成了神祕的軍事重地。

日治時期和國府時期兩度拓寬現在的台二線,清軍墳場不免嚴重受損,2007年前,這些湖南鄉親埋骨的瑩域,占地面積大約兩百二十坪,六座湖南勇古墓都屬於「擢勝左營」,五位祖籍湖南善化、一位祖籍湖南永定,可想而知全是同期招募的鄉親,

有營盤埔湘勇碑出土,確實是清法戰史的珍貴史蹟,雖然古墓殘破,但是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墓碑碑文清晰記載了清廷從國家編制的八旗綠營,降階成了民兵的營勇位階,後來輕易割讓台澎,其實早有明顯的徵兆。

以上網文剪貼。

拆除湖南士兵的湘軍古墓,將中國史改東南亞史、明朝改明國,清朝改清國,屈原不是中國人,其實早有明顯的徵兆。

沒事呢,亂不了中原。要爛,也就是爛教授自己。

“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和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四軍” 不是一回事,前者是抗戰初老共建立的軍隊;後者比前者早十多年,是粵軍。

谢谢梧葆兄的分享。

照片那人姓栗 名裕 是 新編 的。

image

哦~粟裕将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