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周邊的小店(很多年前使用傻瓜機拍攝的)


禮品店


五金店


便利店


雜貨店


舊貨店


小吃店

很多年過去了,現在差不多還是這樣。總體上說來,多倫多的舊城區,和中國大陸(內地)20-30年前的小縣城差不多。

人生吧,就是浮萍,太多感慨也沒什麼用 - - -

昨晚又想太多,又睡不著。拿起前些日一舊識給的書看看,還沒仔細看呀!

記得好像是當年教甘鳳池 闖少林拳的老人說要轉給小弟的。

一翻開:

《俠談》陸士諤

技擊之盛,以清乾隆時為最,當時天下十八名師,南中居其九,甘鳳池為之首。甘之事,婦孺皆知,不必述。

余所聞金閶名師張大用,名列十八名師中第三手。

張得少林嫡派真傳,其技超群逸倫,探手能拈翔燕,志其左右足爪之尖,十不失一,騰身取遊空之蜻蜓,翅足無損,

手不畏刀斧,視尋常鋒利如枯朽物,酒酣耳熱,間弄器仗,疾於飆輪閃電滿堂獵獵風生,然不輕試其技。

時吳江名醫徐靈胎,以好客聞江湖,其洄溪別墅中,談兵說劍之流常滿座,客有黃時者,

北方之強也,孔武有力,且精拳技,自負其能,隻身南遊,欲與第一名師甘鳳池較,思駕甘而上之,會甘他適,暫客洄溪,蓋有待也。

靈胎晨興偶步,聞汲水聲自園中出,怪曰:“園中太平井,夙戒僮輩勿汲,誰違吾命者?”

趨之則見一人方俯井汲,旁無桶勺之屬,其人頗不累僮僕,因呼之曰:“誰汲吾太平水?”其人回頭,則黃時也。

駭問客何為?黃曰:“僕做朝課,不意為主人所見,練習此拳已二十載。”

徐曰:“君且做課,餘欲一覘絕技也。”

黃聞言,即伸臂入井,作抓拏狀,陡見井泉怒湧,白沫上噴,幾欲溢出井外。

徐大駭,問此技從何做起。

黃曰:“大難大難,為之非一日也,余初習此技,師以油燈一盞,令向火揮拳,拳風扇火,搖搖欲滅,燈滅則加芯焉,

由一莖草漸加至七莖草,拳至火滅,始令易火為水,汲水一桶拳之,未及水即收往。

初僅桶水微波,繼而水湧漸猛,至一拳下擊,水中一洞貫底,始易向井揮拳。

初僅井泉微動,繼而激動漸甚,至井泉一洞貫底,始易抓水上湧,勤行不怠,二十年如一日。”徐贊曰絕技也,尋丈外飛鳥,遇君無能免矣,黃微笑。

越日,張大用來訪,徐、張本舊相識,歡敘方濃,黃時突入,乘張不備,奮拳擊其後,徐瞥見駭絕,思起排解已不及,

至此千鈞一髮間,有聲訇然,一人仆尋丈外,視之黃也,肱傷矣,張則談笑自如,滿堂賓客,未見其動手也。

眾扶黃起,黃長跪張前,願折節為弟子,張笑曰:“吾宗以退讓為主,子豪氣未除,何可收也。”

黃崩角(注:指叩頭)稱知罪,且誓收過,張掖之起,先為醫肱,一舉手而肱愈矣,因訊以何事南下,黃具述所以,

張曰:“甘師拳技,勝餘十倍,汝幸遇餘,倘遇甘師,殘廢一生矣。”

黃舌撟不能下,遂從張習藝,終身自視欿然矣。

靈胎因之大悟,方徐學醫初成,非薄時賢,目空一世,時蘇州葉天士負盛名,徐特賃屋葉宅對門,榜曰‘吳江徐某,善視葉天士回絕各症。’

狂氣逼人,葉則目笑存之,及是大悔,窮研傷寒類方等醫術八種,成為一代名醫。

陸士諤曰:“昔人觀舞劍,因悟作草,若徐洄溪者,可謂善悟矣!”

上網查:

陸士諤(1878年-1944年),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人,生於珠溪鎮(現今上海的朱家角)。

名守先,字雲翔,號士諤,別號雲間龍、沁梅子等,是清末及民國時期的名醫、小說家。

出生在清朝末年江蘇青浦的一個書香世家之中。祖父是貢生,父親是當地的秀才,伯父是舉人。陸士諤幼年時,家道中落,曾經到上海當過典當學徒。後來被辭退回里,跟隨名醫唐純齋學醫。

1898年,二十歲的陸士諤再次來到上海,開了一間診所,獨自行醫。

同年,他與浙江鎮海茶葉商人之女李友琴成親。不久後,他棄行醫而改做圖書出租。同時,他開始研習小說寫作,從短篇開始,不斷投稿。

1906年,他的第一部小說《精禽填海記》發表,當時用的筆名是沁梅子,由愈愚書社刊行。

同年8月,又發表短篇《衛生小說》(後來改名為《醫界鏡》),署名儒林醫隱。從此以後,他也開始寫作中篇和長篇小說,逐漸成為有名氣的小說家。

他的著作有醫書:《醫學指南》、《加評溫病條辨》等十餘本,小說:《清史演義》、《劍俠》系列等百餘部,出名的有《新上海》、《血滴子》等,以及構想上海於1951年舉辦萬國博覽會的《新中國》(又名《立憲四十年後之中國》)。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11521304.html


《新中國》是一本跨越百年的預言,是晚清時期作家陸士諤先生32歲(1910年)那年出版的代表作,這是一部令人萬分驚嘆的充滿神奇色彩的小說。

太美了。送給小弟的是 書中記載寫著 金閶名師張大用留下的拳術書。

元宵節好,祝你全家節日快樂。台灣願意讀簡體書的人不多吧?

房子老旧了也无所谓,关键是没有什么风格。一栋房子起码百年以上,这样破旧的样子还要延续许多年。要是中国早就拆迁了。

問題是,我家周邊就是這樣的一些店。我的老同學,有一個算一個,常常在學友群和朋友圈貼點生活照,間接地看看他們的居住環境,要比起來。恐怕我是老同學中最後一個直觀上看起來還住在貧民窟的人哈。

當然也有可以得意一下的地方:我家有前後院,這個這個,我的那些同學都是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