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要求过份了一点。
说到这里,我觉得如果只从艺术的角度看,大陆上的文艺作品是从60年代初------也可以说是50年代末就开始进行了一场革命。女性在文艺作品中,不论是摄影,绘画还是舞台银幕形象,都更多的表现健壮,有活力的一面。
大陆的女性是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这种观念的。
台湾女性所受的影响不同,成长道路自然也会有些不同。
大概是共產黨在大陸徹底實行男女平等吧 , 大陸女性是很主動和活躍的 , 甚至超過美國 .
文革的時候 , 女生比男生還兇的 , 在所多有 .
大陸早就有了女飛行員 , 女火車司機 , 女卡車司機 .
那女飛行員好像還當年載過老周 , 頗有名 , 可惜俺忘了 .
[
早在大革命时期(猜猜是指什么时候?)城市街头,乡村传播革命和解放道理的,很多就是女学生。
海南岛有娘子军。
三八带电作业班,大寨还有铁姑娘战斗队啊。
*****************
在乡下的时候,村里的女孩也很传统的。会做所有的农活,会补衣绣花上袜底做鞋,会喂猪做饭扫地洗衣服。。。18岁的乡下姑娘,眼睛水汪汪的。摘一条黄瓜,一下掰成两半头,一半塞自己口里咬一口,另一半递给你。
你那时候怎么就想着以後娶一个女拖拉机手。。。多好啊。当然,瞎想的不算,到後来,玩真格的时候,你还是更愿意娶一个小资气很重的女孩做老婆。
[ 本帖最后由 糟木匠 于 2007-6-19 07:12 AM 编辑 ]
[
快說快說 .
[
现在可能不好找了。
水汪汪的大眼睛,摘条黄瓜分一半给你不是重点。重点是勤快,能干,节俭,把过日子当成头等大事。
那时候的姑娘多好啊,放到莫斯科都不会变修。哈,不懂吧。现在的女孩,从她爹妈开始,都已经修透了。
[ 本帖最后由 糟木匠 于 2007-6-22 04:11 AM 编辑 ]
我接著說,那個姑娘送給木匠一包山胡椒,表示友好,木匠呢笨笨的說沒有用,不受。很多年後想起來,木匠還直說後悔呢…
[
现在想起来还後悔:
现在还有半截肠子是青的
他一直後悔着。因为後悔整个人都是无精打采木呆呆的:
它不仅肠子发青,眼神也发青,发直
她说:”我真後悔,心都凉了。。。“
她说:”我不仅肠子青了,连心都成青色,血都不往心里流了。。。“
哈,这样的形容手法,不需要逻辑正确。
[ 本帖最后由 糟木匠 于 2007-6-22 10:02 PM 编辑 ]
[
修者 , 修正主義也 , 蘇修是也 .
史大林死後 , 老毛罵蘇聯搞修正主義 , 而老大哥反譏老毛是教條主義 .
文革的時候 , 天安門貼出大字報 , 要打倒中國的赫魯曉夫 .
指的當然是劉少奇 , 蓋他不但蘇了修 , 走了資 , 工了賊 , 而且還當了權 , 當然要炮打司令部啦 .
那時北京的東交民巷還被紅衛兵改名為 "反修路" .
呵呵 , 半百兄 , 你住北京 , 請問是也不是乎 ?
找個不會變修的姑娘 , 來這刻苦耐勞一番 , 倒也不錯 .
反正俺是台灣人 , 本來就是修 , 不但修 , 而且還資哩 .
她刻苦 , 俺享福 , 天造地設 , 你說好不好呀 ? 嘻嘻 .
=================
俺說木匠兄 , 當初人家給你一個山胡椒 , 怎麼你就拒絕啦 ? 真是有夠呆的哩 .
但比你更呆的事俺也幹過 , 當年那韓國女生寫信來 , 明明白白寫了 I love you 三個字 , 俺竟莫名其妙的給頂了回去 .
嗚呼 , 該當同聲一哭也 . 何只腸子青了 ? 簡直肝腸寸斷啦 .
沒辦法 , 誰叫那時年輕 , 楞頭楞腦的 ?
其實別的呆事俺也做過 .
比如說當年在蓮花峰 , 一開始不知道 linlin 是女的 , 叫老兄叫了好一陣子 .
後來恍然大悟 , 不禁唱起黃梅調曰 "我是個大笨牛....."
喂 linlin 姐 , 可不准笑呀 .
洞庭兄知道不少30多年前的事呀?虽说属“道听途说”,但也多少靠谱,北京话:“有鼻子有眼儿”。那段往事不好评说。咱只是用亲身经历小叙一点。
我小学所在的学校在“那个年代”一开始就被戴上“培养修正主义苗子”的大帽子,被砸了。后来干脆就撤消了原教学体制,改成中学了。其中“养修”的罪证有一条,就是每逢周末,接送孩子的大小轿车在学校门口排队。记着,那可是上世纪60年代哟。记得大字报揭发一女同学,在传达室给家里打电话,语气傲慢地冲话筒叫喊:要那辆兰色的车接我,不要那辆黑色的…… 那时咱听话,感觉象这样的学校就应该砸。否则那出来的孩子不都是修……
昨天又到我的母校去看望70多岁的老师。车开到离学校还有一两里地就开始堵了,往前一看全是车,都是家长来接孩子的车(周末)。
还说修正主义吗?或者换个名词?
时代不同了。这一切都该属于正常了吧
[ 本帖最后由 半百 于 2007-6-23 01:34 AM 编辑 ]
[
我沒笑呀,我就是忍不住露了幾回牙齒出來而已…我也想不通我哪點又像男的了呢?
.wysiwyg { font-family: Tahoma, Verdana;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 font-weight: 400;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normal; border-top-color: #dddddd; border-left-color: #dddddd; border-right-color: #dddddd; border-bottom-color: #dddddd; border-top-width: 1px; border-left-width: 1px; border-right-width: 1px; border-bottom-width: 1px; border-top-style: solid; border-left-style: solid; border-right-style: solid; border-bottom-style: solid; padding-top: 4px; padding-right: 4px; padding-bottom: 4px; padding-left: 4px } p { margin: 0px; }[
我從幼稚園到高中畢業,全都是寄宿的,一個星期才回家一次,那時父親有一輛北京吉普車,但從來不給我們坐,除了父親跟我們一道回老家.......
[
也不一定的。有时上面说了点什么,或者是学习了一篇什么样的文章,豆会引发对子女要求的更严格。哈。
就我所知,工农出生的干部大多会随意一点,对子女不会很苛刻,出生在稍微富裕家庭参加革命当上干部的领导人,对子女相对而言不知不觉地会较为严厉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