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蠶 一

在拆山上小屋時,一位和小弟年齡相仿的客家人對俺說:我的父親那一年參軍,是陳頤鼎的部隊。

參軍時,說是保衛台灣,沒想到一個夜晚,集合上船,去了大陸。

下船後,一路走,才一路有訓練。

在一個清晨,槍聲響起,我的父親肩膀中槍被後送醫療 —

包裹傷口後,第二天,準備再回部隊,卻傳來部隊已被包圍殲滅的消息。

才一天啊! 部隊就沒了,只好一路逃回上海,艱難辛苦的回到台灣。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v8ykx64.html

https://3g.163.com/all/article/D36PJIOB000187UE.html

感慨啊!

常敗
http://www.qstheory.cn/politics/2015-05/11/c_1115239226.htm

突然想起四十多年前,一老人曾說起 島國也有這樣的官。

https://kknews.cc/zh-hk/history/gznoyxe.html

當年可是曾書寫筆記的,待小弟慢慢的寫來 —

我爸是這麼說抗戰的:

中國的抗戰,是人類史上一場偉大的戰爭。那是一個被列強凌辱了百年,積弱的民族的抗爭。從精英到塵民,哪一個階層中都是一盤散沙。蔣中正不容易,國力孱弱,捉襟見肘;毛澤東更不容易,一窮二白。

正面戰場上,一打就垮一打就散的居多,然而還是有那些殊死抵抗的英雄屹立不倒;然而在更廣袤的非正面戰場上,依靠民眾的支持而英勇抵抗的人,同樣也是我們的英雄。


大浪淘沙,浮沙被海浪一推就走了;沙子底下,黃金也是有的。

台灣的主流社會,已經不關心那八年或者十年的民族抵抗戰爭,大陸這邊每年的紀念日還在緬懷先烈。大陸這邊緬懷先烈,總有一些台灣人嘰嘰歪歪,爭正統?可以啊,好好擺正姿態爭嘛。

— 總有一些台灣人嘰嘰歪歪,爭正統? —

阿扁當選的前一年,有聽過一人說這樣的話,這事俺印象深刻。

因為當時在場的幾位旁人的表情是:

這人是精神病院出來的啊? 吃藥的時間到了,忘了吃藥了吧?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已十八年過去了。

兩位老同學,早很多年就退休了。以前在機場工作。昨天line幾人聊這事。

忘了關閉自己的行蹤。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726004503-260417

聊啊聊的。一人忽然離線。眾人就散了。

不多時,忽然離線的那一人,來電話說:瑪得,去醫院把健保卡隨手放,弄丟了。

小弟安慰幾句,掛電話後,想剛剛淋了雨,濕了一身 —

咦! 不對啊。俺的雨衣呢?

回頭走剛剛走過的路,喔,天啊! 怎會隨手扔在路旁呢?

快回家換乾的衣裳。

嘿!打不開門,打不開門,打不開門, — 又淋了一身濕 。

哎! 帶錯鑰匙。 —



開始回憶往事,突然想起 英帕爾,以前翻譯是 伊姆法爾。

本帖最後由 糟木匠 於 2018-7-30 05:15 AM 編輯

唉,我也是,記性沒那麼好了,不過我由於家庭教育,從小就被逼出了一些不錯的習慣。年輕時覺得多餘,現在的確有用,比如重要的東西,放在固定的地方;從外面回家不論多熱多累,第一件事情就是掏光口袋,把重要的東西放在該放的地方等等等

一台商對俺說:這次的貿易戰之演變,很可能是祖國的國運之戰。

對頭殼有些趴待、趴待的俺來說,欠缺思考的能力。

也只有看些書,看了點書:
一、從歷史的大脈絡來看,為什麼緬甸人痛恨羅興亞人?

https://gushi.tw/rohingya-people/

二、蘭德戰略分析與評估研究系列 - 料敵從寬 和 - 預己從嚴 等書。

三、廣場協議
日本之經濟結束經濟起飛後快速竄升之勢,逐漸演變為緩慢增長、停止增長乃至嚴重衰退,從此一蹶不振,泡沫經濟破裂、崩盤,二十餘年未恢復元氣。
吹泡沫的寬鬆貨幣政策像吸鴉片 。
東京大學的伊藤教授明確指出,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資產泡沫,才是導致日本經濟停滯的根本原因。

四、看了些 圖。

五、FM 5-0 Army Planning and Orders Production

跳著看幾字,前面幾字,中間幾字,後面幾字 — 沒能力看了,看了就忘。

想起以前,幾老人講的:
忻口戰役
蘇芬戰役
諾門罕戰役
恩帕爾戰役
松山戰役(日本語:拉孟・騰越の戦い),又稱松山會戰、松山之戰,




其中的 忻口戰役 、蘇芬戰役 、諾門罕戰役 、 松山戰役 、 前幾年已複習過了,

恩帕爾戰役 還沒,所以再來複習、複習


英帕爾 IMPHAL 位於 印度東部與緬甸交界地區的一座邊境城市,在吉大港(今屬孟加拉)通往印度東部阿薩姆邦的主交通線上。

是曼尼普爾邦的首府

曼尼普爾邦 MANIPUR
當大英帝國占領了印度後,曼尼普爾當然也不能倖免。

英國介入曼尼普爾王室的紛爭。抓捕曼尼普爾的一個王子。

在抓捕的過程中,英國軍隊殺死了很多當時正在觀看傳統舞蹈的平民。

平民反抗時,殺死了五個英軍士兵。以此當藉口,英國對曼尼普爾王國宣戰。

英國取勝後,曼尼普王國併入英屬印度,而那個王子則被判處死刑,最後在曼尼普爾首府被當眾絞死。

1947年擺脫英殖民之後,1949年重又被印度統治,為中央的直轄區,於1972年從阿薩姆邦分出建立。

曼尼普爾邦居民在近幾年時間內一直在尋求脫離印度獨立建國。

因帕爾 Imphal 又譯英帕爾,印度城市,也是曼尼普爾邦的首府,位於印度東部,毗鄰與緬甸接壤的邊境,海拔高度786米,每年平均降雨量1,387毫米。

該城周圍是曼尼普爾山脈,近郊是長40英裡,寬20英裡的英帕爾平原。

1943年,英軍兵敗緬甸撤退至此後,英國人就把英帕爾建成了一個巨大的軍事和後勤補給基地。

平原上遍佈著軍營、醫院、軍械庫、彈藥庫和軍需庫。


料敵從寬 預己從嚴

文子〔平王〕問曰:王道有幾?

老子〔文子〕曰:一而已矣。

文子〔平王〕曰:古有以道王者,有以兵王者,何其一也?

曰:以道王者,德也;以兵王者,亦德也。

用兵有五:有義兵,有應兵,有忿兵,有貪兵,有驕兵。

誅暴就弱,謂之義;

敵來加己,不得已而用之,謂之應;

爭小筆,不勝其心,謂之忿;

利人土地,欲人財貨,謂之貪;

恃其國家之大,矜其人民之眾,欲見賢於敵國者,謂之驕。

義兵王,應兵勝,忿兵敗,貪兵死,驕兵滅,此天道也。

[quote=“wubao”, post: 5, topic: 4843]
梧葆 發表於 2018-7-30 05:32 AM
一台商對俺說:這次的貿易戰之演變,很可能是祖國的國運之戰。

對頭殼有些趴待、趴待的俺來說,欠缺思考 …[/quote]

義兵王,應兵勝,忿兵敗,貪兵死,驕兵滅,此天道也。
太对了,所以不能轻启战端。大咧咧挑战人家底线,尤为不知(智)。

四十多年前,聽那些老人講七十多年的歷史,簡單的說,就是:

算算數 作文章

作文章
看地圖、文件 — FM 5-0 Army Planning and Orders Production 等文 有詳細說明。

算算數 - 下列是陸軍算的。
計算後勤保障 計算裝備保障 計算工程能力 計算通信能力

計算部隊機動 計算作戰時間 計算作戰空間 計算戰鬥力指數

計算作戰能力 計算火力毀傷 計算炮兵射擊 計算陸軍航空兵

孫子曰: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這篇春蠶的文,是回憶往事時想起過去聽聞的文。

但是不會是又記憶重疊吧?

看來小弟的回憶文筆有些茶包,建議看:
http://warstudy.com/history/world_war/east_asia_war/071.xml

1944年英帕爾之戰:英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戰役」
https://read01.com/zh-tw/dOAzGk.html#.W19BOtIzYdU

英帕爾 日軍參戰部隊詳細資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dd196410102vshp.html

第31師團在師團長佐藤少將的率領下開始撤退,撤退的理由是:

60天內沒有得到一粒糧食,一顆子彈的補充,這次要 撤到能夠接受補充的地方。

這是日本陸軍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抗命”事件,單位是師團。


科希馬(Kohima),是印度那加蘭邦Kohima縣的一個城鎮。

英帕爾 IMPHAL 位於英帕爾盆地的北部,是曼尼普爾邦的首府。


若開山系 ARAKAN山系位於緬甸和印度邊境。
若開山(緬甸語: MLCTS:ra.hkuing rui:ma.;英語:Arakan Mountains)也稱阿拉幹山、亞拉幹山。

位於緬甸西部,孟加拉灣東岸。
北起欽嶺,南至內格雷斯角,南北長超過950公里。
地勢北高南低。最高峰維多利亞山,海拔3058公尺。


欽敦江 又譯作親敦江(Chindwin River),舊譯更的宛江。

是緬甸的河流,屬於該國主要河流伊洛瓦底江(Ayeyarwady)的最大支流,河道全長1,207公里,發源自克欽邦內,上游名塔奈河(Tanai),源於枯門嶺南端西側。
向南轉東南方向流經廣闊的中部平原,最後在敏建(Myingyan)以下約10公里流入伊洛瓦底江。
流域總面積約114,000平方公里(44,000平方哩)。
主要支流有烏尤(Uyu)河(又譯作霧露河)和密沙(Myittha)河。


英帕爾 IMPHAL 位於 ARAKAN山系的隘路,印度東部與緬甸交界地區的一座邊境城市,在吉大港(今屬孟加拉)通往印度東部阿薩姆邦的交通線上。

是當時印度至緬甸交通要衝。也是當時英軍反攻緬甸的基地。

印度東北部是英國殖民體系的一部分,而不是今日民主國家印度的一個必然或者天然組成部分。

英帕爾 IMPHAL與印度本土分離,孤立而又突出,交通聯絡不便,

交通不便:
只有一條 Bangla 孟加拉 至 Assam阿薩姆邦 的鐵路。
鐵路沿線上之 DimapUR 迪馬普爾 又譯作第馬波爾 。 和 Silchar 錫爾傑爾。兩地發展的道路網。

氣候
位於南亞季風區,屬熱帶季風氣候,3-5月是暑季,6-10月是雨季,11月-2月是涼季;山地多雨區年降水量達3000-5000毫米 。

夏季,河谷平原因熱氣無法由高聳的北邊界流出,再加上西南季風自南邊缺口北上,頗為悶熱。

此地區主要的民族為撣族 、克倫族 、若開族 、克欽族 —

1944年2月25日。日軍第三十三師在 茵坦基 下達 英帕爾之戰的攻擊發起之師命令

1944年3月26日。 師長 在 牟阿凱 電訊傳至 第十五軍司令官。 申述務必中止英帕爾之作戰。

具述之言辭如下:

此刻本師之官兵骸屍遍野,鬼神亦同聲哭泣。

本師全員雖盡心用命,英勇奮戰,迄今仍只能佔領 東山附近之英軍據點。

雖已使英軍第十七師遭致驚人之犧牲,但左突擊突進隊已頻於玉碎。

對軍主力之作戰,亦形成莫大之齟齬,職甚不才,罪孽深重,萬死不辭。

本師全員雖再三奮進,竭盡全力,竭盡所能,以期達成任務,但鑑諸敵軍之企圖,及作戰地之狀況,及本師部隊之現況等,實無多所期待。

職所最憂慮者,本軍主力方面,或亦將有如斯不幸之情事發生,以致有迅即尋求適切對策之必要,職實忍無可忍,特謹申見聞,仰乞明察。

1944年2月25日,至1944年3月26日。

一個月的時間,發生蝦米代誌。

喔!是發生啥事。

日軍第十五軍司令官接此一電文後,極忿極怒。 —

gi 1g11.jpg


玉碎 (日軍遭敵軍全部殲滅之言語)所謂『玉碎』就是『都死了』、『死光了』的意思。

[quote=“wubao”, post: 8, topic: 4843]
梧葆 發表於 2018-8-1 09:17 AM
1944年2月25日。日軍第三十三師在 茵坦基 下達 英帕爾之戰的攻擊發起之師命令

1944年3月26日。 師長 在 …[/quote]

玉碎 (日軍遭敵軍全部殲滅之言語)所謂『玉碎』就是『都死了』、『死光了』的意思。

不是吧,我认为从字义上,玉碎是指有格调的人,宁死不屈的一种表达方式。典故来自《北齐书》,说的是一个人的个人品行,所谓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是的。
玉碎確實說: 是一個人的個人品行,所謂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但是:
別指望當年那些老人有什麼好話。一開口就是倭寇、倭奴、小日本鬼子 —

而且,欠缺語文能力,是小弟的短板。
二十多年前,幾搞國際貿易的,對國際貿易的知識都勝小弟不多。可

當年唸讀英文時,一老師還說:咱們是在上英文課,不是上日文課 —

當年唸讀日文時,有幾人聽了,都笑了。

所謂『玉碎』,理解 就是『都死了』、『死光了』的意思。

光榮玉碎 光榮犧牲

玉碎 = 死的偉大 死的光彩。

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樣的說法是確實的。

本帖最後由 糟木匠 於 2018-8-2 06:24 AM 編輯

大丈夫面对生死,司马迁说得也很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我们普通人,也不用多想玉碎啊,泰山鸿毛之类的东西。活着的时候就好好地活着,到了该走的时候,或者不得不走的时候,从容面对就行了。

我爸爸是军人出身,他走时带着微笑,没有恐慌,这一点我要学他。

這篇文只是對那曾有的,已消逝的的往事回憶,在爆破的山旁等待,把炸碎的大石頭用鐵鎚打成小小粒的碎石,用鐵鎚拆打舊碉堡,挖出舊碉堡旁的地雷,再重新建造新的碉堡 —

真是艱苦啊! 這樣的往事回憶著 —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58225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802/1403045/

這樣的坑道,也曾住幾個月。
http://loloto.pixnet.net/blog/post/37942549-%E3%80%90%E9%87%91%E9%96%80%E3%80%91%E7%8D%85%E5%B1%B1%E7%A0%B2%E9%99%A3%E5%9C%B0%EF%BC%8E%E9%9C%87%E6%9D%B1%E5%9D%91%E9%81%93%EF%BC%8E%E7%A0%B2%E6%93%8D%EF%BC%8E%E5%85%AB%E5%90%8B

世間萬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日軍1944年7月7日

在美軍攻打塞班島時,展開最後一次集體自殺性反擊。

日本兵在陣地上大喊大叫,發動一次又一次衝鋒。

在山上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用望遠鏡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很快發現了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在日軍攻擊隊伍的後面,跟著一支令人難以置信的隊伍。

那是一群由醫院的跛子、瞎子等殘廢人員所組成的隊伍。有些人裹著繃帶,有些人缺了手腳,有些人撐著拐杖,許多人互相攙扶著慢慢地移動著腳步。

有的舉著一把刺刀。有的的握著一顆手榴彈,但大部分人根本就沒有武器。

對於他們來說,能夠拼掉一個美國人夠本,拼掉兩個賺一個,縱然白白搭上性命也沒有什麼關係,他們只是想戰死在戰場。

美軍後來發現,在日本醫院中還有3000多名傷兵,因為傷勢實在太重,無法行動,已事先被他們自己人殺掉。


1944年2月25日。

日軍第三十三師在 茵坦基 下達 英帕爾之戰的攻擊發起之師命令:

一、英印軍刻似企圖策應新編第一軍對緬甸北部之進攻,並對緬甸發起全面之反攻。
已將其根據地推進至 恩帕爾 及 吉大港 CHITTAGONG 附近,向 若開山高原前進中,並在 撣邦丘陵 、封特霍瓦特 之正面積極活中。

軍(第十五軍)之企圖:將主攻擊之正面保持於 欽敦江- CHINDWIN江(舊譯 更的宛江) 西方地區,攻擊方向指向於 恩帕爾 方向。

力求在雙方接觸對峙之戰線附近地帶一舉 捕捉 殲滅 英印軍。

在突入雙方接觸對峙之戰線後擊破其間之英印軍。

摧毀 恩帕爾 附近英印軍之根據基地。

(任務)


烈兵團(三十一師)及祭兵團(十五師)於 X 日 渡過 欽敦江- CHINDWIN江。

烈兵團 由 荷馬林 周邊經 烏克爾 附近向 科希馬- KOHIMA 附近突襲攻擊之突進。

祭兵團 由 敦黑 附近向 恩帕爾 西北方地區實施突襲攻擊之突進。

(友軍)

此是當時之日式命令。

戰鬥命令簡介
https://read01.com/zh-tw/6GxOxza.html#.W2LwNtIzYdU

本帖最後由 糟木匠 於 2018-8-2 11:43 AM 編輯

拆除堡垒,是个事,也可以说不算个事。

经历文革后,大陆这边开始注重古迹文物的保护了,但全大陆每年仍旧有几百,上千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被拆掉。一开始的时候,各种媒体猛轰,专家介入调查,问清楚了以后,才知道那种举动是多么地无可奈何。

很多建筑物,都是个人或者地方的财产,在大陆这边说古,没有个三两百年的,谁好意思用个“古”字啊。而称为古物的建筑,你以为财产拥有人是傻瓜啊,不是无可奈何,谁愿意拆啊?由国家出面保护?国家管不了那么多吧。由地方出钱维护?钱没有来处吧。由个人保护,谁能腰缠万贯用钱填坑啊?

所以专家评估之后,还是觉得,这事真管不了。只能是对那些真有历史价值,值得保护的,才会动用有限的资源做这些事。

— 你以为财产拥有人是傻瓜啊,不是无可奈何,谁愿意拆啊? —

但是:

有的人說:
沒保留價值申請評估;而這批有價值,卻反而沒評估就拆。

有的人說:
在「8.23」炮戰60周年紀念的前夕,台灣「金門防衛指揮部」近期快速拆除了金門「八二三炮戰」期間發射炮彈最多、曾經登上美國《LIFE》(生活)雜誌封面的三獅山炮堡 — 什麼想法呢?


有的人說:
計畫搶救珍貴遺跡。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207227?from=P&R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127557

搶救珍貴遺跡 搶救二戰遺跡「碉堡群」 文化人墓仔埔也敢去

這樣的對比,讓人有想法。


有的人說:
規劃道路設施及施工,一筆預算。
修復整理景觀美化,一筆預算。
周圍民宿,一筆預算。
旅遊路線整合設計,一筆預算。


被拆除,全沒了。

多少銀子啊!全沒了。欲哭無累啊!



一親戚住院開刀。平常生活規律,喜運動,常爬山游泳 — 一直身體健康,一病痛,卻很嚴重。探病後,得了這消息。

當年曾參予構工的碉堡,十多年前,再去看時,早已被拆了。對這事,心中較無感覺。

只是因此回憶起四十多年前的一些事。

b1 99.jpg

醫院門口,照一張相片。


這張照片很美,葉片和花蕾都完整無缺,比起內地一大片一大片的荷塘,別有韻味。

對文物的管理,如果沒有足夠的法規,誰說了都不算數。經濟利益驅使,可以鑽規管的空子,拆了拆了,沒有人會為此負責的話,還會這樣繼續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