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行楷,行草:《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宋 苏轼

本帖最後由 糟木匠 於 2017-5-8 02:08 PM 編輯

不知道台湾有理性的朋友有没有意识到,这次台湾当局用子弹来对付大陆渔民,是件非常严重的事件。在两岸关系上,蝴蝶的翅膀这么一扇,蝴蝶效应跟着就来了。

我早就说过,大陆这边,很多很多年来,认真希望和台湾 “统一” 的大陆人,还真没几个。

简单一点归纳吧:抛开那些媒体 “名嘴” 的说辞,抛开所有政治人物的的说辞,用我们自己的头脑想想,大陆和台湾 “统一” 对任何大陆人有啥好处啊?请个爷爷回来供着?时不时的找点事?到时候有你头疼的(十多年前,我在纽约大学的几个同学聚会,大家就是这么说的)。

因此,对在台湾居住的人说来,应该学会安静地过自己的日子,少插嘴大陆的事。你看看大陆的报纸,电视节目,会不会去插嘴台湾的事务?没有别的,大家没兴趣知道。一个执政的团队,傻乎乎的整天拿大陆人当敌人,整天没事找事攻击大陆人,现在好,用枪了。这事能就此打住才好,如果自己觉得很爽,下一步是啥?用炮?任何人知道接下去的后果吗?

我是看得很清楚的。我早就希望,台湾人静下心来,好好做点生意,其实真的,别玩花样,台湾人赚大陆人的钱,真的很容易的。不想赚?那生意也不要做好了,何苦地要找这么一个家门口的人当作敌人树在自己的面前呢?

我不看好目前的局势,我觉得台湾当政的,正在把全岛民众往一条非常危险的路上带。问题是,台湾朋友老在说,他们比大陆人 “更了解传统文化” ,我也相信有些台湾朋友地区在读旧书的时候是很用心的,但是,觉得当前在台湾说了能算数的人,正在点火,正在走线装书上说的 “孤家寡人” 路。

真的很担心。我祈福所有希望平安幸福的台湾朋友。

都說了,俺讀讀讀中文系,讀壞了。但是呢,俺也只讀一學期,能得到的也是入門的一點點指導,那麼多年來,也是如清風翻書一般。

這些天,越發感覺讀壞了。 怎麼說呢? 讀到不中用了。讀傻了。 讀到沒有用了。

怎麼才能有用呢?這些天咱一直在想這事。

悟了 - 要格物啊! 格物才能致知。

那一天怎會忘了去抽血呢? 俺在想這事。 - 要格物啊!

格物 – 舊說:用四書五經 聖書來理解人間事物的道理。
一讀 -讀壞了。 怎麼說呢? 讀到不中用了。讀傻了。 讀到沒有用了。

那年上華岳,見了木匠老師等。開始讀 闖王,讀潤之書。
再讀 - 讀壞了。 怎麼說呢? 仍是讀到不中用了。讀傻了。 讀到沒有用了。

退休後,去年身子發麻,腦殼不行了。很多讀的書,經歷的事都忘了。
慢慢回憶,想舊事 —
想有一老人生氣說:中國人才被王安石弄壞了。讀書怎能不會詩詞,不會十三經 ----
三讀 -讀壞了。 怎麼說呢? 還是讀到不中用了。讀傻了。 讀到沒有用了。


又再想起多年前,有一老人對俺說:經史不分家,要點讀二十四史。才將始讀幾天 —

格物 –格物 –格物 – 不格怎能致知呢?

那一天怎會忘了去抽血呢? 俺在想這事。俺在想格物或許不是用舊書 用聖書來解人間事物的道理,現在的台地已不讀舊書了,用四書五經 聖書來理解人間事物的道理。
怎麼解怎麼不對。

格物 興許是觀察。觀察事物的常態和偶然的發展和變化。

就想起:有人以不變應萬變。有人以萬變應萬變。

就想起:忘了孫子兵法吧! 忘了易經吧! 忘了吧! 忘了吧!
但是呢?偶而還是想起一點點、一些些的。


前些日,俺就提了 前些年 雲林和嘉義 因 漁場的事相爭,不是嗎?

铅笔行楷,行草:《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宋 秦观
第三頁 發表於 2017-4-20 09:41:49

回首叫、雲飛風起。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960年代,中和街頭,因爭一小小溪流水,幾十人拿鋤頭互鬥。
1971年在基隆、萬里附近,因漁場的事相爭,雙方用射魚標槍射來射去。一同學親眼見一射魚標槍貫穿一人大腿。 —
1980年代,一同事親眼見因漁場的事相爭,相互用炸藥互擲 。



那一天怎會忘了去抽血呢? 想 因爭一停車位,都要碰碰撞撞,叫大姊頭來。叫幾十黑衣人士來。

那兩岸呢?

這些年來,看了些大陸的舊書新解,俺知道了什麼是 底蘊。

有些臺灣朋友地區在讀舊書的時候是很用心的,但是,那些人用西方的觀點來解。

用 經濟學、社會學、人際觀係學、銷售學、客戶觀係學 — 觀點來解。

俺突然想起約四十年前,台北有七七紀念大會,一日本學者講了一段話:

濟南事件、九一八事件、 一二八事件、 — 日本國內不是沒有反對的聲音,但是中國自己的反抗的力量是衰弱的。或許是 大局著想 、或許是 長遠著想,忍了,忍了,忍了,
因何七七後不再忍、不再讓 -----

俺突然又想起某年前,看一書,二戰中期,西塔那說:如果早知蘇有那麼多坦克,根本不會向東進 ----

— 覺得當前在臺灣說了能算數的人,正在點火,正在走線裝書上說的 “孤家寡人” 路。 —

世事難料,打鐵啊。或許有聽到這首歌時候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1dE0CLYhlI

煙雨揚州,一個令全世界為之傾倒的詩意之地!

https://kknews.cc/travel/enkrp6q.html

這個春天,許自己一場煙雨揚州夢

我的理解,格物的格字,就是想透,想清楚,想明白的意思。

那么所谓格物,就是把人放在天地之间的一个最自然的位置上来考究。那么,人性,人的思维,人的需求以及人的自我价值定位,就清楚了。

格物致知,就是这么来的。

格物,就是把人放在天地之间的一个最自然的位置上来考究。那么,人性,人的思维,人的需求以及人的自我价值定位,就清楚了。

格物致知,就是这么来的。


是的。

以前就想著 — 義利之辨 聖王之辨 華夷之辨 。 子曰 夷狄之有君 不如諸夏之亡也 。

不能入,不能出。總繞著圈轉。

本帖最後由 糟木匠 於 2017-5-9 08:07 AM 編輯

華夷之辨,我们这边老师讲 “夏夷” 之辨。我们读书的时候,是批孔的,认为孔子看不起女人,穷人,老人,远乡人(夷)。学校的教育正规教孩子们不能那样。我小时候,的确是不能辱骂乡下人,讲妇女能顶半边天,尊师尊长,尊重少数民族等。还有我们从小到大,课堂教育中就一直有台湾是宝岛,说那里的人民善良勤劳勇敢,在反动的统治下(日本的殖民统治和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也不屈服云云。

现在看看蔡日文所作所为,我觉得孔子说的,呃,勉强也对。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国民党说好说歹,总是诸夏政权,蔡政府我看来就是美夷日夷的跟屁虫,文化脉络上是容不得诸夏文化的。当然我说了不算,还是台湾老百姓说了才算。

我们这边老师讲 “夏夷” 之辨。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此處有三個命題:「夷狄」、「諸夏」、「有君」。

「夷狄」、「諸夏」是什麼意思?

「有君」在「夷狄」、「諸夏」到底要傳達的意義是什麼呢?

這兩個問題要先分別釐清清楚,才能掌握些其精神。

何謂「諸夏」? 何謂 「夏」?
《説文解字》:夏,中國之人也。
何謂:「中國」?是 政治的?還是文化的? 還是民族血緣上的?

俺還在思考中。


学校的教育正是教孩子们不要这样。

這幾日此地的熱新聞,一老師欺騙誘合一女學生,女學生自殺 —

恰好今天和一舊識閒談,俺說:學校的教育 - 教孩子們要這樣。教孩子們不要這樣。
但如果老師是騙子怎麼辦? 如果老師的老師是騙子怎麼辦?

咱問:揚州十日屠,如果真是日本人的文章?
田中三原則,如果真是俄國人的文章?
攘外必先安內,如果真是錯誤的文章?

錯誤的參考點,會達到正確的目標?

俺對舊識說:不當騙子,不騙人,不騙自己。是有學問的文章。

舊識懷疑著。俺寄下面這篇:


周敦頤 濂溪先生 通書

誠上第一

誠者,聖人之本。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純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

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

誠下第二

聖,誠而已矣。

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靜無而動有,至正而明達也。

五常百行,非誠非也,邪暗塞也。故誠則無事矣。

至易而行難,果而確,無難焉。

故曰:「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誠幾德第三

誠無為,幾善惡。

德,愛曰仁,宜曰義,理曰禮,通曰智,守曰信。

性焉安焉之謂聖,復焉執焉之謂賢,發微不可見,充周不可窮之謂神。


舊識看了說: 要再想一想。

俺又開始想另一篇文章。

168 11.jpg

此處有三個命題:「夷狄」、「諸夏」、「有君」

这个这个,我认为不会有他意啊,内涵应该很明了的

诸夏——
春秋时,文化人认为的 “远古” (商,周之前)称为为夏,并认为夏是后来诸侯的共同祖宗。奉行祖宗夏文化的诸侯,就是诸夏,后来扩大了,成为华夏。比如楚国(现在的湖南湖北)就是南蛮子,受诸夏影响深,在文化上,就融于了夏文化,成为了华夏的一员。

夷狄——
孔子把一非华夏文化立国的民族,都称为夷或者狄,其中,华夏诸侯和夷人的交往多一点,和狄人的交往就少一些。孔子的弟子是有这个词的时候就有点改变,他们也有时会把不遵从当时流行文化,特别是不上进,道德败坏的人叫做夷狄。

有君——
名正言顺的族长,国君;相对的无君,则往往是指名不正言不顺的君主,或者独夫类的君主。君亡,失去了正统君主的国家,或者君不君的诸侯国。

没有查对正统的说法,就是我的理解,不知道对不对。

本帖最後由 糟木匠 於 2017-5-9 10:34 AM 編輯

维护自由打败侵略——
台湾要永久地避免战争,本来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大陆这边没人真想和台湾有战争冲突。

但如果可能的结果是,台湾成为美日敌视大陆的桥头堡垒,那么没有几个人会不支持开启战端来解决问题。

多么不希望战争的人,也会在战端开始的时候,保持沉默。老侯(侯德健)的歌里面有: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枪炮声敲碎了宁静的梦。。。大多大陆人是有这种伤感或者这种情怀的。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 夷狄都知有君臣之義,團結合諧。諸夏卻不如,亡失君臣之義,常鬥爭,搞反叛。 —
此地有這樣解的。還有很多解法啦 !
如: 中華文化花果凋零,要學美日—。
中華文化腐朽無用,要學美日—。

很多的教授是學美日的,培養出來的,當然也是聽美日。

所以才這樣說: 如果 老師是騙子。老師的老師是騙子。 怎麼辦呢? - 台湾成为美日敌视大陆的桥头堡垒 - 這慢慢再談。

把學生培養成老公。再把老公培養成總統。 一位傑出的女老師在法國顯現了。

本帖最後由 糟木匠 於 2017-5-9 06:05 PM 編輯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夷狄都知有君臣之義,團結合諧。諸夏卻不如,亡失君臣之義,常鬥爭,搞反叛。

我们先看原文,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抠抠。

夷狄都知有君臣之義,團結合諧是。諸夏卻不如,亡失君臣之義,常鬥爭,搞反叛。。。如果要这样理解,那么文理就不通了:原文则必须翻译成:

孔子说:“夷狄知道君臣之义,团结和谐是常态;不会像诸夏这样(不如,这个是关键词),根本就没有君臣之义,常常斗争,反畔(注意,不是 ‘反叛’ 。反畔是指以武力从君主手上夺取土地取而代之的意思)”

孔子会这样说话吗?当然不会,因为从孔子所说的话里面,很清楚啊,孔子持精英天授派的观点,他轻老人,轻穷人(贱),轻女人,轻夷狄,所以绝对不可能说这样的话。

别忘了,孔子是非常推崇夏 商 周(孔子经常提及三代圣贤)时代的,不可能抹黑诸夏,更不可能说夷狄比诸夏好是常态。

这些也就是我的理解哈,不知道在不在理。

本帖最後由 梧葆 於 2017-5-9 07:19 PM 編輯

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 — 以前大多台灣人是有這種傷感或者這種情懷的。

「夷狄尚且知道有君長,不像中國諸侯僭亂,反而沒有君臣的名分。」(《新譯四書讀本》三民書局,頁86。)

有幾句話,是俺有感而想起的,在俺看了下列新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510000350-260108
謝嘉康涉共諜 飛彈部署恐曝光
擔負我軍「源頭打擊」任務、專用於攻擊陸沿岸共軍軍事目標的「雄二E」巡弋飛彈,相當比例亦如此。若這些戰術陣地、預備陣地,甚至飛彈部隊機動路線為共軍掌握,後果不堪設想。

老蔣的史稿開放了,俺去看了前幾頁,好幾封老蔣寫給李濟琛的親筆信。

本帖最後由 糟木匠 於 2017-5-9 08:55 PM 編輯

[quote=“wubao”, post: 31, topic: 4213]
梧葆 發表於 2017-5-9 07:18 PM
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 — 以前大多台灣人是有這種傷感或者這種情懷的。

「夷狄尚且知道有君長,不像中國 …[/quote]

「夷狄尚且知道有君長,不像中國諸侯僭亂,反而沒有君臣的名分。」(《新譯四書讀本》三民書局,頁86。)

我觉得三民书局的这个 “新译” 太牵强了。其实,孔子的这句话,我认为一点也不难理解。

这句话出于《八佾》篇。这一篇全部都是讲礼以及礼仪的呀。这一篇里孔子的意思是如果不重视礼仪,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强调的是:夷狄即使有国君,却不明礼义,反而不如诸夏,即便国君亡了,但经历教化的地方仍保持有礼义的好。

《八佾》篇一共短短的26章,我刚又看了一遍,这26章,全部都是讲礼,礼仪的重要性的。

佐证:《孔子家书》中有记载:在一次宴会上,齐君演奏夷狄之乐,孔子制止,说夷狄不知礼,怎么可以演奏他们的音乐呢?齐君回到宫里就责备他的僚臣。

齐侯归,责其群臣曰:“鲁以君子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道教寡人,使得罪。”

— 孔子持精英天授派的观点,他轻老人,轻穷人(贱),轻女人,轻夷狄, —

以前此地的老師,不是這樣說的: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19歲時孔子為魯國貴族季孫氏做文書、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倉儲和畜牧。

開平民教育之先河,主張「有教無類」,將原由貴族所壟斷的文化教育也導入民間。

七十子之徒散游諸侯,大者為師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

在政治上打破了貴族壟斷的世卿世祿制,專制君主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體制創造了條件。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論語‧公冶長》)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論語‧子罕》)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論語.子路》)

— 所以绝对不可能是 轻老人,轻穷人(贱),轻女人,轻夷狄, —

有程朱。有陸王。有乾嘉。

左 清注。 右 朱注。
130103.jpg

朱熹本人在訟案上,有極大偏見,他給皇帝上奏書說:
凡有獄訟,必先論其尊卑、上下、長幼、親疏之分,而後聽其曲直之辭。
凡以下犯上,以卑淩尊者,雖直不右;其不直者,罪加凡人之坐。

以下犯上,以卑淩尊者,是朱熹本人難以理解的,戴震稱此為「以理殺人」。

朱熹的孔子,不能說是 孔子。

請看另一種說法:

13010301.jpg
13010302.jpg

本帖最後由 糟木匠 於 2017-5-10 08:04 AM 編輯

这个同意,孔子一贯都是鼓励人向上的,他说了,有教无类,只要肯学,在他眼里都一样。

他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是指责,也在感叹女子与小人难以调教(难养)。

他在敲老人脚骨的时候说的是,小时候不懂得尊重人谦虚学习,成长中也不懂得学点有用的东西,没见到做出什么像样的事儿来,骂他一辈子混天黑(长而无述)。

他在感叹夷狄有君也不如的时候,感叹的也是他们不学诸夏的礼。

他举了两个好学而长进的例子,一个是自己,第二是顏回在陋巷仍怡然奋发。

他说了,学习有三种人,最好的是天生就知道,其次是一学就明白,再次是经不懈努力才能达成的人。一旦学成了,这三种人就没差别了(一也)。他没说的是:一直到老都没学会的人就是大大的祸害了(谓之贼)。

孔子给人划了一条线——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另:有君我猜应该是指能干练达君主(明君?)所治理的国家,而亡君我猜是说君不君的国家,不一定是指君主没有了。

钱穆说,他认为孔子的思想是道高于君。。。这个这个,我们达不到钱穆的这个高度。钱穆以他的学识,可以概括归纳总结,我们不能。我们只能啃啃原文。读不透的,只是带着疑问猜测罢了。孔子认为,礼重于一切,这个在他的言论中有多次的表述的,所以不用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