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bao
(梧葆)
1
台北最後的山城聚落 蟾蜍山
http://tw.gigacircle.com/921585-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EufOIM1fRI
在台北市熱鬧的公館商圈旁,有一處蟾蜍山聚落,這裡是清朝時期進出台北城重要的商道,可以說是公館的起源。
蟾蜍山與仙跡岩南北兩山有一傳說,據說,古時候公館地區有蟾蜍精作怪,常常吃人危害百姓,呂洞賓特地下凡和蟾蜍精鬥法,拿釣桿收伏時用力過猛,在岩石上留下一個腳印,因此被稱為「仙跡岩」,蟾蜍精被降伏後整整叫了3天3夜,後來變成岩石,就守在今天蟾蜍山的位置。
清朝占領時期,蟾蜍山是新店、景美與台北盆地間的貿易要道,當地是新店地區進出台北盆地的通商古道,為了對抗原住民以及課稅納糧,清朝政府在古道上設置了官員辦公的「廨署」負責防守,並向往來的商人徵稅,「公館」地名也因此而來。
18世紀中,瑠公圳從聚落前方流過,供給農田灌溉。
日據時期,日本在此設立「農業試驗場」,搭建不少日式宿舍,裕仁皇太子也曾來台視察。
國民政府搬遷來台後,蟾蜍山興建空軍作戰指揮部,更是台美協防的聯合作戰中心,軍人們在此建造煥民新村,沒有分配到宿舍的則是在周圍自行建造房屋,再加上當時的農業試驗所宿舍群,住民族群多元,包含客家、外省、新移民等。在當時軍事地景的保護下,生物資源更是豐富,也讓這裡成為歷史變遷下的珍貴縮影。
1953年落成的「克難村」後來更名為「煥民新村」。
這個依山而建的眷村聚落,公圳從聚落前方流過,因擁有豐富的生態與老樹,被指定為台北市10大生態廊道示範區之一,迄今保有遺世獨立的生活況味。
蟾蜍山曾是張菲、費玉清、畫家鄭在東、林鉅、作家張萬康、須文蔚的居住地,而93歲的水墨畫家楊年耀更選擇蟾蜍山作為安居創作之地。
wubao
(梧葆)
3
第三張就是北伐老兵曾租住的房子,已被查封,可能很快就被拆了。
看了两个小视屏,以后修整一下,是不错的远足,休闲径道。建筑物是比较旧,但也给一个时代的变迁加写了注脚。
wubao
(梧葆)
6
吕洞宾到台湾去过呀~
一、八仙過海,對吧! 過海到那裏呢? 蓬萊。
蓬萊在那裏呢?沒仔細說:推想肯定是台灣。
二、信道教和別的教不一樣。
信佛教 – 要皈依。信耶教 - 要洗禮。
信道教只要拿香拜就好了。不需要皈依洗禮。
香 - 最好是心香。
心香 - 敬惕戒慎和誠心誠意的心意。
不過 – 心香很難。所以一般還是燒香。
在台灣,習慣用線香。除了沉香木粉及檀香粉外,其他常用製香藥材依序為細梗香草、大黃、米蘭、靈香草、甘松、丁香及肉桂。
線香的製作係採直徑約10公分的竹筒,截成長約36公分的小段,再削成寬3公分多的竹片,然後多次對半剖成直徑約0.3公分的細長「香腳」,接著將整把香腳泡水,上端沾黏使用32種中藥材混合而成的香粉,下端則沾黏紅色香粉,即告完成。
燒香拜拜了,神靈就會分出一絲靈光附體護佑。如果有香符香灰包,那靈光附體護佑的效果就更強了。
信仰 呂祖的弟子,帶著 呂祖神像和香符和香灰包到那裏,呂祖的神靈就到那裏。
幾百年前,從大陸來台的漢人,就是這樣把呂祖請到台灣來的。
指南宮又名仙公廟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3MDMwMTc2.html?from=s1.8-1-1.2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yNzEzNzM2.html?from=s1.8-1-1.2
本帖最後由 糟木匠 於 2016-2-24 07:26 AM 編輯
是呢,八仙东渡,渡到日本不美克散丝;应该是台湾吧。
何仙姑是广州人,她要东渡,肯定是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