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葆遇見小阿綠 會說: 鄭伯克段於鄢 ? 不會的。
鄭莊公共叔段
隱元年 鄭武公 娶于申 曰武姜 生莊公及共叔段 莊公寤生 驚姜氏 遂惡之
愛共叔段 欲立之 亟請于武公 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 為之請制 公曰制岩 邑也 虢叔死焉 他邑惟命 請京 使居之謂之京城太叔
祭仲曰 都城過百雉 國之害也 先王之制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中五之一 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 非制也 君將不堪 不如早為之 所無使滋蔓 蔓難圖也 蔓草猶不可除 況君之寵弟乎
公曰 多行不義必自斃 子姑待之 既而太叔 命西鄙北鄙貳于己
公子呂曰 國不堪貳 君將若之何 欲與太叔臣 請事之 若弗與則請除之 無生民心
公曰無庸將自及 太叔又收貳 以為己邑 至於廩延
子封曰 可矣 厚將得眾
公曰 不義不昵 厚將崩
太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 將襲鄭 夫人將啟之
公聞其期曰 可矣 命子封帥車二百乘 以伐京 京叛太叔段 段入于鄢 公伐諸鄢
太叔出奔共 書曰 鄭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 故不言弟 如二君故曰克
釣者負魚 魚何負於釣 獵者負獸 獸何負于獵 莊公負叔段 叔段何負于莊公
且為鉤餌以誘魚者釣也 為陷穽以誘獸者獵也 不責釣者而責魚之吞餌
不責獵者而責獸之投穽 天下寧有是耶 莊公雄猜隂狠 視同氣如寇讎 而欲必致之死
故匿其機 而使之狎肆其欲 而使之放養其惡 而使之成甲兵之強 卒乗之富
莊公之鉤餌也 百雉之城兩鄙之地 莊公之陷穽也 彼叔段之防頑不靈 魚耳獸耳
豈有見鉤餌而不吞 過陷穽而不投者哉 導之以逆而反誅其逆 教之以叛而反討其叛
莊公之用心亦險矣
莊公之心以為 亟治之則其惡未顯 人必不服緩 治之則其惡已暴 人必無辭
其如不聞者 蓋將多叔段之罪而斃之也
殊不知叔段之惡日長 而莊公之惡與之俱長 叔段之罪日深 而莊公之罪與之俱深
人徒見莊公欲殺一叔段而已 吾獨以謂封京之後 伐鄢之前 其處心積慮 曷嘗須臾而忘叔段哉
苟興一念是殺一弟也 苟興百念是殺百弟也 由初及末其殺段之念殆不可千萬計
是亦殺千萬弟而不可計也
一人之身殺其同氣至於千萬 而不可計 天所不覆 地所不載 飜四海之波亦不足以湔其惡矣
莊公之罪 顧不大於叔段耶 吾嘗反覆考之 然後知莊公之心 天下之至險也
祭仲之徒 不識其機 反諌其都城過制 不知莊公正欲其過制
諫其厚將得眾 不知莊公正欲其得眾 是舉朝之卿大夫皆墮其計中矣
鄭之詩人不識其機 反刺其不勝其母 以害其弟
詩鄭國風 將仲子刺莊公也 不勝其母 以害其弟 弟叔失道而公弗制 祭仲諫而公弗聽
小不忍以致大亂焉
不知莊公正欲得不勝其母之名 刺其小不忍以致大亂
不知莊公正欲得小不忍之名 是舉國之人皆墮其計中矣
舉朝墮其計 舉國墮其計 莊公之機心猶未已也
魯隱公十一年 莊公封許叔 而曰 寡人有弟 不能和協 而使糊其口于四方 況能久有許乎
隱十一年 夏防鄭伯于邾 謀伐許也 秋遂入許 鄭伯乃使許大夫 百里奉許叔以居東
偏曰 天禍許國 鬼神實不逞于許君 而假手於我寡人 寡人惟是一二 父兄不能供億 其敢以許自為功乎
寡人有弟不能和協 而使糊其口于四方 況能久有許乎 吾子其奉許叔 以撫柔此民也
君子謂鄭莊公於是乎有禮 其為此言 是莊公欲以欺天下也
隱元年 鄭伯克段于鄢 遂寘姜氏於城潁 而誓之曰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既而悔之 潁考叔聞之 有獻于公 公賜之食 食舍肉 公問之 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 未嘗君之羮請以遺之
公曰 爾有母遺 繄我獨無 潁考叔曰 敢問何謂也 公語之故且告之悔
對曰 君何患焉 若闕地及泉 隧而相見 其誰曰 不然
公從之 公入而賦
大隧之中 其樂也融融
姜出而賦
大隧之外 其樂也泄泄 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 潁考叔純孝也 愛其母 施及莊公 詩曰 孝子不匱 永錫爾類 其是之謂乎
物之逆其天者 其終必還 凡出於自然而莫知其所以然者 天也
羽之浮 石之沈 矢之直 蓬之曲 土之止 水之動 自古固然 而不可加損 庸非天乎
苟以人力勝之 則羽可積而沈也 石可載而浮也 矢可揉而曲也 蓬可扶而直也
土可墾而動也 水可壅而止也 人力旣窮 則未有不復其初者焉
不積之 則羽還其天而浮矣 不載之則石還其天而沈矣
不揉之 則矢還其天而直矣 不扶之則蓬還其天而曲矣
止者土之天也 墾者窮則土之止 固自若也
動者水之天也 壅者窮則水之動固自若也
有限之力豈能勝無窮之天也耶
子之于父母夭也 雖天下之大惡 其天未嘗不存也
莊公怒其弟而上及其母
囚之城穎 絶滅天理 居之不疑 觀其黃泉之盟 終其身而無可移之理矣
居無幾何而遽悔焉 是悔也 果安從而生哉
蓋莊公自絶天理 天理不絶 莊公一朝之忿 赫然勃然
若可以勝夭然忿戾之時 天理初無一朝之損也 特暫為血氣所蔽耳
血氣之忿 猶溝滄焉 朝而盈 夕而涸 而天理則與乾坤周流而不息也
忿心稍衰 愛親之念油然 自還而不能已 彼穎考叔 特迎其欲 還之端 而發之耳
其于莊公之天理 初無一毫之增也 考叔之見莊公 不感之 以言而感之
以物不感之 以物而感之 以天愛其母者 莊公之與考叔同一心也
同一心 是同一天也
其啜羮 其舎肉 其遺母 皆天理之發見者也
考叔以天示之 莊公以天受之 故不下席之間 回滔天之惡
為蓋世之善 是豈聲音笑貌 能為哉 惜夫考叔得其體 而不得其用 故亦不能無遺憾焉
方莊公語考叔 以誓母之故
考叔盍告之曰醉 之所言醒必不踐 狂之所行 瘳必不為 旣醒而猶踐之
則其醉必未醒也 旣瘳而猶為之 則其狂必未瘳也
君之誓母之辭未悔 則必以為是
旣悔則必知其非 知其非而憚改焉“ 是猶未悔也 是猶以為是也
莊公苟聞此言 則其私情邪念冰泮雪消 而無複存者矣
考叔乃曲為之說 俾莊公闕地及泉 陷於文過飾非之地
莊公天理方開 而考叔遽以人欲蔽之 可勝歎哉
不特蔽莊公之天理 當考叔發闕地及泉之言
考叔胷中之天理所存 亦無幾矣 故開莊公之天理者 考叔也
蔽莊公之天理者 亦考叔也
向若莊公幸而遇孔孟 乗一念之悔 廣其天理而大之 六通四辟 上不失為虞舜 下不失為曾參
史記 虞舜 父頑 母嚚 弟敖 皆欲殺舜 舜不失子道 兄弟孝慈 二十以孝聞
家語 曾參志存孝道 後母遇之無恩 供養不衰
豈止為鄭之莊公哉 惜夫莊公之不遇孔孟 而遇考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