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笛

聞笛(中研院合唱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tt69-wTQk4

聞笛~~臺藝大音樂系合唱團、平鎮樂齡青松合唱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NRm05FzMwE

誰家吹笛畫樓中 斷續聲隨斷續風
響遏行雲橫碧落 清和冷月到簾櫳
興來三弄有桓子 賦就一篇懷馬融
曲罷不知人在否 餘音嘹亮尚飄空

==============================

早年 , 台灣一片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充斥著電視和廣播 , 還有西洋熱門搖滾音樂猖獗的佔滿大街小巷 . 而俺卻獨獨醉心於中國的藝術歌曲 .
俺喜歡這樣的正統音樂 , 但並非矯情 , 而是真的只有這樣的東西才能令我感動 , 在音樂中昇華 .
或許是寂寞了一些 , 然數十年來 , 這樣的愛好 , 未曾改變 .

合唱 , 是一種很動人的效果和表現方式 . 但願能夠常常陶醉與沉浸在那和聲的音海之中 .

我以前不知道這首曲子的,還是多年前你把曲譜貼上來,我試著用笛子吹了兩遍才知道。在我的記憶里,這首歌在大陸好像沒人傳唱。

鋼琴伴奏不錯的。如果用民樂隊伴奏,好好地加入和聲,複調,會是另一種格調了。

每當咱讀詩時,就會很想著貼文,今日重讀了兩首詩,讀了幾小時。


如大陸之對待島

島之對待嶼

嶼之對待孤獨

如岩石之對待弱水

集體之對待單一

我總看到你

在倏然抬頭之際

被天候的霧雨猝擊

以至無形

但你始終在那裡

一個剝裂的傷口

──如孤獨之離開嶼

嶼之離開島

島之離開大陸

弱水之抗拒岩石

單一之背叛集體 …

廣大的海洋,沖刷而來

沖刷而去

你始終在那裡,陷入

弔詭的冥思?

啊,此時談永恆

〈…如海洋之對待海洋…〉

難以啟齒

其中的距離

作 者 : 零雨,本名王美琴,一九五二年生,臺北縣人。

二嬤嬤壓根兒也沒見過退斯妥也夫斯基。

春天她只叫著一句話: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

天使們就在榆樹上歌唱。

那年豌豆差不多完全沒有開花。

鹽務大臣的駱隊在七百里以外的海湄走著。

二嬤嬤的盲瞳裡一束藻草也沒有過。

她只叫著一句話: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

天使們嬉笑著把雪搖給她。

一九一一年黨人們到了武昌。

而二嬤嬤卻從吊在榆樹上的裹腳帶上,走進了野狗的呼吸之中,禿鷹的翅膀裡;

且很多聲音傷逝在風中:

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

那年豌豆差不多完全開了白花。

退斯妥也夫斯基壓根兒也沒見過二嬤嬤。

作者:瘂弦

在一九四八年入冬的那段日子,曾經有出生河南省的五千多個青少年學生,在國共戰爭中,顛沛流離,無處安身。

十六歲的瘂弦是這五千多個學生之一。


—俺卻獨獨醉心於中國的藝術歌曲 —

咱是心傾於中國的武術,不是醉心於搏擊技巧、格鬥手法。

而是這種感覺,感覺在那遙遠的海之彼岸,在古老的時空中,有著許多青少年,隨著命運的起伏,曾做著同樣的動作,同樣的呼吸節奏,同樣的人生憧憬。

這種感覺,使咱緊緊的連繫著過往的歷史與融入了自己與祖國的歸屬感。

這種感覺,在一起經過了四十年。慢慢的學會了 - 不要孤獨,不要抗拒,不要弔詭,不要傷逝。

當然啦! 偶而,時常,會這樣哀嚎著。

-----我是乾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灘上的駁船,-----

梧葆老兄選的詩不錯 , 俺很久沒看現代詩了 .

而談到 “河南省的五千多個青少年學生,在國共戰爭中,顛沛流離,無處安身。十六歲的瘂弦是這五千多個學生之一。”
俺倒是想起另一個類似的情形 , 但恐佈多了 , 那就是著名的 “山東事件” , 或稱 “澎湖七一三事件” .

不知道木匠兄不知道這件事 ?
梧葆老兄是大陸過來的外省人 , 許多聽聞必定比俺這土生土長的本省人多得多 , 可否談點這方面的話題 ?

附些簡單資料 , 可以去參考看看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澎湖七一三事件

https://www.iread.com.tw/ProdDetails.aspx?prodid=B000204872

說真的 , 這真的是令人震驚髮指的事件 , 無法無天 , 怎能如此可惡 ?!

網上還有許多更詳細的資料 .

本帖最後由 洞庭 於 2015-6-14 10:35 PM 編輯

[

這首歌的作者是李抱忱 , 原本是大陸人 , 但後來都在美國和台灣 .
所以這首歌大概只能台灣聽到了 .

李抱忱的資料:
http://musiciantw.ncfta.gov.tw/list.aspx?p=M023&c=&t=3

十多年前,那些從大陸來的老兵,老了,病了。
至2008年,最後認識的老兵過世。十年多的期間,平均每個月一次以上,從台北榮總、陽明醫院,宜蘭頭城、淡水、關渡、土城、三峽、桃園等各軍醫院,老兵中心,去看望認識的老兵,— 幾百人都過世了。

小弟是知道一些事的,如:
http://www.hjclub.info/bbs/viewtopic.php?p=535689&sid=ded18a294d217d07934935c29330be6c

只是其中之些許。

所以小弟格外的知道戰爭的殘酷,相互拼殺時的殘暴。

所以才說:若是我不會遺忘,這弱小的心靈,怎能承受許多。

也格外的珍惜和盼望兩岸能和平。

那是,很同意你。

老爸說過,即使完全有把握的勝仗,能不打而化解,總是最好的。仔細想就能明白古聖人為什麼說:不得已,去兵,去食,必堅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