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打糍粑

浸泡后蒸熟的糯米

需要精壮劳力才提得起木棍

每20下开始换人

摊凉 切块

这张照片本应在第一个

童年时,见过打糍粑,也是跟你图中的步凑一样的,也是在一个石窝里打,你们这是打多少米的糍粑呢?需要这么多壮劳力,肯定要吃很久吧。大家庭搞这些就特好玩,热热闹闹的,蛮好!
女儿快放假了吧?啥时回家?

啊哟,这个太稀罕了。我在乡下也打过的。没有全程去做,就是人家打糍粑的时候,让我揣几下,记得大冬天的,揣几下就发热,再揣几下就要流汗了。

饭籈。

石头窝子,正规地说是臼哈。

手工,连接着繁琐,时间,气氛,因为附加值而比机器代工的花钱多一些。手工打糍粑,难免吃到米粒梗,因为石头臼的边角,木棍到不了,就有米粒藏身其中。机器绞的糍粑,就均匀得多,但口感没有那么绵软。下星期,再去乡下摊豆丝。新洲的捶鱼,真是要不停滴擀面,摔揉,蒸熟的新鲜鱼面,很多人就拿在手里啃,待切丝晒干后就是年节送礼佳品。

捶鱼,听说过这个名词的,从来没见过,更没吃过。

很稀罕的,有照片的话,贴几张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