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糟木匠 於 2014-10-2 08:38 PM 編輯
前些时我介绍过加拿大印第安人的太阳崇拜和月亮崇拜。从那些图片裡我们可以看到,印第安人的崇拜,是多元的,原始的,古朴的。
印第安人的音乐也一样,印第安的人音乐特色,也可以用原始和古朴来描述。

这哥们用的是古朴的六孔短萧。

在我很小的时候,音乐老师就对我们说过,传统的乐器,很多不再适宜,比如六孔箫。

因为六孔箫的音律不准,个人自得其乐清吹(不和别的乐器合奏)还行,那荒腔走板的韵味,也许就正好演绎了远古那茹毛饮血的时代特征。

音律的不准确,实在不能和任何器乐和谐共鸣。

而印第安人使用这种原始古朴的乐器,却是歪打正着。

扬声器里,播放着预先录制好的,以打击乐为主的背景音乐.

在重打击乐的节拍中,六孔箫和排箫的咽鸣在飞跃,穿插。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风声雨声,狼嚎狗吠,远山放歌,野村牧笛。。。部落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从这长短不一的竹管中流淌了出来。

最好的音乐,就是生活的写照.

原本不登大雅之堂的土制乐器,在这儿却是有声有色。

远处喝酒闲聊的人,也都被音乐打动:

你要喜欢,可以花几块钱买一张光碟回去,慢慢听。

[quote=“katong”, post: 2, topic: 3805]
卡童 發表於 2014-10-2 08:10 PM
[/quote]
这个音乐也是我说的那种荒腔走板的调式。
但两款吹奏乐器要 “先进" 一点.
短的那根是八孔竖笛,长的是改良过的八孔箫。
听卡童的视频,跟着木匠的镜头绕场半圈~音乐是通用的语言,越是贫乏的地方,越是从心底升起对美好的渴望和追求。昨天看了场旧电影 《巴尔扎克和小裁缝>
我也喜欢看旧电影。
好多的经典电影,都是好几年的功夫精雕细作弄出来的。现在的电视剧,半年的功夫就整几十集,漏洞百出,所以没法看。
吹簫還帶擴音器 ? 不過看那表演的神情和姿態 , 似乎還滿精采的 .
中國據說上古時代 , 黃帝就命人採竹為笛 .
而洞簫也者 . 舞幽壑之潛蛟 , 泣孤舟之嫠婦也 .
是呢,隔两条街都能听到。
当然,曲子就不是如泣如诉的那种了,而是一段幽怨的的旋律之后,突然地来几个爆破音,场景效果不错。
这爷们很投入,看他表演的形体就看得出来。
能把遥远过去的故事通过音乐来表现,并且有木匠这类人能懂,没有白费功夫。
他也是民间街头的艺人吧?
wutong
(木匠邻居)
9
这位先生吹奏得很投入动情,想必音乐一定非常动听,那手上戴的饰物就是印第安的元素吧~
在鼓浪屿也有很多艺人一边演奏一边推销自己的光盘,都很有特色~
只能在街头表演啊。音乐厅里不可能有这类艺人的席位。
各地都有懂音乐的一人卖艺的,一买一讨生活,实属不易。
周旋的儿子,就在多伦多地铁站吹笛子卖艺一年多,他没我吹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