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張畫擔憂

本帖最後由 糟木匠 於 2014-8-31 09:38 AM 編輯

24年前,從紐約來到多倫多定居,第一位家庭醫生就是陳景新醫生。我們看病不多,通常是週末到唐人街買菜順便看醫生,所以選在唐人街。

20多年前,甚少看病。有好幾年我乾脆就沒有看醫生。大約17-8年前,陳醫生從街的哪一邊搬到這一邊,親戚朋友送了些喬遷賀喜的字畫。

這幅畫從那時候起,就一直牆上,十幾年沒有挪動過:

每次我坐著等醫生,眼睛裡就看著這幅畫,這個畫家太可惡了,成心和我們學理工科的過不去。普通物理的靜力分析,理論力學的穩定性計算,都能引出同一個結論:搖椅上的女孩會摔倒,會嚎啕大哭,甚至有可能會骨折。

近幾年看醫生多了,每年都有6-8次吧。每次我都要為這小女孩揪心好一會兒.

哦,這賀喜的幾個字上有日期的:

戊寅年,算算,應該是1998年哈。2014-1998=16 年,陳醫生搬到這兒已經16年了。等醫生時坐著沒事,一筆一劃地評判這幾個字。“醫” 字中間的那一橫,實在是敗筆。

陳醫生很老了,七十好幾了吧,沉默寡言,責任心強。在他真正退休之前,我不會再換家庭醫生了。

第一幅画特别有童趣,小姑娘抱着洋娃娃坐在逍遥椅上,地上还有狗狗趴着,特别和谐。
读书人爱用那么多的物理理论去论证她倒不倒,我觉得她肯定不倒,摇摇椅两头翘,没有见倒过的。
你也是书法爱好者,你也可以写字送给这个德高望重的陈医生呀?你的书法也很棒,比这挂着的都好!

问题是:我们木匠不会那么做摇摇椅啊。

小孩坐在我们木匠做的摇摇椅上,当然不会倒;问题是,坐在画家画的摇摇椅上,就没法保证不倒了。

我很多年不写字了,除了偶尔签名,都不拿笔了。

我觉得这孩子会往前摔倒,我也会为她担心的~前几个星期我也去了一家私人中医看病,也许是更年期了,老是出汗,想去配些药调理调理,那医生给我搭脉,然后说我很健康,配了10贴中药吃了,只是每天大便尚好,其他没有什么改变,不料后来咳嗽多日,从来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整整3个星期不见好转,直到这周显得安静了许多。那中医家里陈古得很,值钱的古董、装饰和平日日用品混杂摆放在一起,地上放着很多病人送来的礼物,房间中央摆放这一只八仙桌,周边四个椅子就是门诊了,这是朋友介绍的,说很有名气的,看一次病支付300元。

你这年龄,有些症状是再正常也不过的。医生么,可看可不看。

咳嗽时要治的,注意身体,还有大把的世界等着你看呢。身体底子好,那儿都可以去,病病痨痨的就影响情绪了哈。

呵呵 , 那椅子擺到最高點 , 正要百回去哩 .
那隻狗睡得好 .

摇摇椅,我不太敢用力摇,就是怕摇过分了翻跟斗
国内有家庭医生就好了,不用辛苦排长队叫号,就为看个平常感冒。
国外的家庭医生,需要什么执照和资历?国内都相信大医院,社区医务室成了打点滴的地方,在大医院开处方,来小诊所拿药打点滴。

人的重心在上半身吧?

如果計算重心,那孩子已經摔下去了。

本帖最後由 糟木匠 於 2014-9-4 06:23 AM 編輯

我們這兒不同的。

國內是自己掏錢,找誰看病(上醫院或到小診所甚至找江湖醫生)是自己的自由。在加拿大,非法行醫是要坐牢的。

我們這兒看病是政府買單,所以要根據政府的指引。

家庭醫生,全部都是有嚴格全科執照的醫生。

生病了,第一選擇是家庭醫生。特殊的病,由家庭醫生引薦給專科醫生,需要住院治療,專科醫生會直接送進醫院。

在加拿大,普通的人除了急診,不可能直接去醫院。醫院裡沒有中國那樣的門診。

我自己的體會,加拿大的醫療系統,比國內先進很多的。不說別的,醫生與病人之間,沒有金錢的往來,因此,醫患關係就非常簡單。

家庭醫生,藥房,醫院,全都在政府的嚴格監管之下,因此亂來的情形不多。

如果你不喜歡你的家庭醫生,你可以到別的家庭醫生那兒去。自由選擇家庭醫生,是你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