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摄影艺术光环:构图与置景

1。视觉椭圆与视觉焦点

人用鼻梁两边的双眼看世界,视觉区域是一个约为9比16的丰满椭圆形。椭圆的两个焦点是我们眼睛的最佳视觉点。然而我们人由後天养成的习惯思维,总是倔强地试图把视觉重点放在椭圆的中心。事实上,由于人的鼻梁,特别是较高的鼻梁,制造了两眼视觉的分野,科学地说来视觉椭圆的中心并不是眼睛的最佳观测点。

因此,将所捕捉的兴趣中心放在椭圆焦点和画面中心之间并且偏重于椭圆焦点是科学的,自然的选择。兴趣放置于椭圆焦点往中点偏一点的地方,上下左右要留有让兴趣伸缩的空间。给兴趣留空间的普遍原则是,天宽地窄,前宽後窄。

2。画面主体和配体

除主体(通常是画面兴趣所在)之外,还应该有配体。如果画面兴趣是唯一的(单兴趣),这个兴趣就是主体。设置一个或者两三个弱的配体,使之和主体相呼应,在意境上衬托主题。配体在色调和亮度上必须与偏于一侧的主题相互平衡。我们常说的画面平衡就是这个意思。

主体是画面的兴趣所在,所以应该最锐利并且用中等亮度来表达。兴趣主体应该有明快的色调。

配体的责任是烘托主体,其锐度不能超过主体,色调不能过于艳丽。配体的作用除了在画面上和主体配意,还要配重,使画面看起来平稳。

3。前景

在照片画面中,前景离镜头近,视比高细节多。如果前景没有被雾质地抽象化,就只能放在画框的四周。布置前景的最佳位置是画框的四角--画框的四角是真实视域的扩展区。

前景用好了可以交待画面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元素的运用在下方可以是小草,兀石;在上方则是树枝,屋檐之一角等。

前景在整体画面中的配重很重要,通常我们希望下方重一点,上方轻一点。


4。後景

後景也就是背景。背景的作用,最常见的是交待兴趣所在的环境。背景不可以凌乱,最好是大块大块的。和主体配体相比,背景不应该有太多的细节,即使是在名胜前面留影,背景的精细度也应该低于主体--比如主体是留影的人。

一般而论,不希望背景过于细致,希望背景有流畅的色快过度。相对于色调明快的主体,背景的色调毫无疑问地应该笨拙一些。

特别强调的是,要力求主体後面的背景是一大块,和主体形成对抗色,不能是亲和色。背景的亲和色调会让主体的轮廓不分明,背景细节突兀之处容易使主体图形产生歧义。


摄影是记录性艺术,我们往往只能等待有适当的光线时拍照,选择我们的拍摄位置来得到兴趣突出,主体配体和谐,前後景烘托有致的画面。

摄影是艺术,不是火车时刻表。我们只能在高度简化抽象的前提下谈一些规则。这些规则仅仅只是入门向导,进了门以後,就该各显神通了。

在拍攝現場由於常受限於地形和環境 , 角度和位置換來換去 , 總覺得做一個適當而完美的框取很難 . 前景中景背景 , 很難按照自己的理想而排列 .



在房間裡自己拍 , 就可以自己佈置 .

可是又常常沒有創意 , 想不出該佈置些啥 .

[

拍照是需要耐心的,和钓鱼一样。

我自己总是这么想,谁也不能做到十全十美,所以我老是逼着自己多一点耐心,尽量地做好一些。

喜欢摄影很容易,拍好片子不容易,看了您的主题,更感觉到构图不容易,景深更不好玩,而抓拍更是难上难了,需要学习与掌握的东西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