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2011 之二十三: 虞美人

本帖最後由 糟木匠 於 2011-11-12 11:43 PM 編輯

小时候唱过过菊花的歌:

秋风吹
菊花朵朵开
红的红来白的白
篱笆下面把队排
别看它小
别看它矮
它们不怕风霜来伤害

网络上菊花赞词蛮多的,我就不费劲写了,随手抄抄:

其一云:

“菊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隽美多姿,然不以娇艳姿色取媚,却以素雅坚贞取胜,盛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人们爱它的清秀神韵,更爱它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中国赋予它高尚坚强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征视为国萃受人爱重,菊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诗人所偏爱,古人尤爱以菊名志,以此比拟自己的高洁情操,坚贞不屈。” (最後结尾好像不大通顺)


虞美人三幅:

111113chrysanthemumWas.png

111113chrysanthemumWbs.png

111113chrysanthemumWcs.png

本帖最後由 梧葆 於 2011-11-13 12:25 AM 編輯

回復 1# 糟木匠

真是神奇,從小到大第一次看綠菊花。多聞難得於專精,專精難得於多聞。

木匠兄不只是一專多能,更是多專多能。敬佩啊敬佩。

昨天,播報民調 小九將輸,自助餐店的老闆說:真著急啊!
另一餐店的老闆開始大聲了。
小弟是心儀一桶,胸懷定見,戴盆無以望天。
但是啊,行銷重要的市場區隔不做好,要和解,和對手無差別,但又房價漲、無薪假、失業率高之後。又要來 彈性工時。實在是:

焚琴煮鶴說維新,砸鍋賣鐵當變法。怵利放命,內懷滔天。


為害常因不察,致禍歸於不忍。

敵之大,無過不知;禍之烈,友敵為甚。

視己民若寇,待親如疏,接仇逾友,縱一時人之善譽,難避其害,何益焉?

最大的敵人,沒有比不知道誰是敵人更大的了。
最深的禍害,是和敵人友善最為嚴重。
把自己的選民看得像強盜一樣,對待親人像陌生人一樣,對待仇人超過了對朋友的態度,縱然短暫的得到稱讚,卻難能躲避禍害,又有什麼利益呢?


小弟的母親常勸謹言慎行,也只敢在此寫寫。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無多言,多言多敗。

無多事,多事多患。

安樂以戒,無行所悔。

誠能慎之,福之根也。


夏日星 為什麼這麼紅

昨晚夢見悲傷的夢

哭著 紅濛濛的眼


夏日星 為什麼迷茫

尋找失去的微笑

不要哭 夢中悲傷的夢鄉。

啊~一袭青衣的虞美人啊~好看别致~

[

绿菊花过去算珍奇花,现在很多了,不过,绿得够深的不多,大多是淡绿色。

马英九兢兢业业,不算差,但时势比人强。现在只能说选情紧急,还不至于一败涂地。

蔡英文上台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不同,两岸色生意往来正常就好。

绿菊别有风味,总觉得绿和清香很搭~

[

绿菊花一般都是这种色调的绿。我家老妈告诉我说,这种绿叫 “豆绿” ,我说啊,对豆绿。大概绿豆糕是这种颜色吧。

绿色的花在花卉中也不算多见,绿菊我见过,淡淡的好别致。

椰林美景

凤里僖还没留名,说实话,这颜色的菊花我第一次看,稀罕!
绿菊花很雅致,很养眼。
草莓

這幾日想起 - 宋代种朴 。 种為其姓氏,正體字即為「种」,不可誤植為「種」。
宋軍舉兵攻青海東部河湟谷地,戰鬥中种朴陣亡。

「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Julian Assange)在一本傳記中大爆身世,指自己繼父的祖先是台灣海盜,而姓氏「Assange」「阿桑奇」也是取自祖先當年行走江湖的綽號。「Ah Sang」。

台灣把唐山來的叫 阿山,音近「Ah Sang」,所以阿桑應該是唐山來的海盜。

有一日,接到電話,伊問 : 在一塊 – 在不在?
誰啊?
在一塊。
啥。這詐騙團伙也太白目了,竟然把小弟的名字,三字全唸錯。

星期一改瑩幕桌面,沙漠中的喇嘛廟,真是美。
星期二,誰把俺的瑩幕桌面,全清了,舊資料呢?
清了。
長哎幾聲。
星期四被客戶罵 – 懶叫。一同事被客戶打破頭。
星期五把綠菊花當瑩幕桌面,只有一博士生說曾看過。
被眾人稱讚。珍奇美。

聊著,就說到股票,匯率、選舉,到底是公投理派論對,還是中間選民理論派對呢?

中間選民是價值理念派,還是價格實利派呢?

小弟就開始想了。怎麼分清敵人朋友呢?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
敵人的敵人是敵人

敵人的朋友是敵人
敵人的朋友是朋友

朋友的敵人是敵人
朋友的敵人是朋友

朋友的朋友是敵人
朋友的朋友是朋友

大陸被鎖控,當台地、南寒、逆本的下手,自己只當裝配員賺點工錢,做量大質低的工。
讓台地、南寒、逆本累積資本,買高科技機器、工廠。反過來鎖控唐山。
大陸唐山何時搞精品呢?

從來房地產價大漲,那地就失前途了。
大多數的人都吃肉的,西遊記中只有妖怪才吃肉的。

[

现在转基因技术厉害的很,据说如果你需要红色大白菜,就能在温室里给你种出来。

[

绿菊不少的,可能你没太注意。

[

台湾的花卉在兰科方面弄出了不少好品种,菊科的大概因为气候不太适合,所以很难在台湾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