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吃了一个很好看的苹果

长得太正,红里透黄,像蜡做成的假苹果。

接着吃了一个梨,新疆香梨,瘦长个,像个手雷。很新鲜,咬一口甜水直流。怎么地就想起“龙江颂”中的一句台词:“我奶奶说,一碗水也能救活几棵秧苗。。。”

DSCN1314s.jpg

DSCN1317s.jpg

看不見好看的苹果,這種梨子香港也有,我們叫它啤梨…

[

我是1990秋天定居多伦多的,那时除了加拿大本地的梨--完全不同的味道,放两天就软塌塌的--市场上只有日本的水晶梨等少量的几个品种。

日本的水晶梨很贵,一直到现在都很贵,我们极少买,这么多年来只买了几次。

大约是93年,第一次看到市场上有天津鸭梨,很便宜。我们总是买很多。天津鸭梨越卖越便宜,现在已经非常便宜了。

新疆香梨4年前才有卖的,现在满街都是,比天津鸭梨稍微贵一点。


[

 

就想起以前在澳門看見的 "士多啤梨" .

以前也在蓮花峰曾說出來讓大家猜過 .

結果那位老實的野馬兄還以為是什麼鴨梨之類的 .

呵呵 , 木匠兄 , 你可知道啥叫 "士多啤梨" 乎 ?

[




大学毕业,82年初就在湛江,海南工作。湛江属于广东的一个地区,海南岛那时也属于广东省。



我身边的同事广东本地人不少,很多人说广东“白话”,广东电视台和电台的节目,有专门的广东话频道。



英文中的“STORE”,香港人就翻成“士多”--但是士多一般只是指售卖亭之类的小店,特别是仅仅卖糖果的书报类的小店。有规模的店铺,是不叫“士多”的。



“straw”禾本类的草秆,比如稻草麦草,不知怎么地也被广东话纳入了“士多”的音译。



广东话我基本上都能听懂,也会说一点点。说来惭愧,我在广东六年(我离开了以後才建海南省),一直不会说广东话。我的女同学,现在还在广东的,都会说流利的广东话了,男性的同学即使能说,也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