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兄 , 拍手一下吧 .

理論正確 , 設計正確 , 組裝做工辛苦 . 但結果如預期 .

這是遙控駕駛 .
之所以走得有點歪斜 , 是操控技術不好 .
還沒取得履帶車駕照

我是農業大學畢業的,有個畢業實習,我就選擇了去農場開履帶拖拉機,就是你說的拉操縱桿。

我們這邊還有個歌,老忠和梧桐肯定知道,看雲就不一定知道了:

操縱桿握在手
意氣風發精神抖
肥田沃土我開墾
荒山美景親手繡
。。。

很棒很棒,點讚!

必须两个人一起开!

影片亂配畫面哈。

拉操縱桿,那是開履帶式的拖拉機,不是輪胎式的;我是學農機的,不論在什麼情形下,都不允許開著拖拉機在河道里走(跨越淺灘要事先檢驗河床能夠有足夠的承重結構)。我們班上有個同學實習時將履帶式拖拉機開到河灘邊沿河走,結果近水一側的履帶(離水線有兩三尺遠),陷進去了,另一側的履帶就轉過來,沖進河裡,釀成大事故(拖車,修復花了很多錢)。

  • 理論正確 , 設計正確 , 組裝做工辛苦 . 但結果如預期 .

首先要恭賀○○○思維架構的實踐者 o o ,圓滿的製造完成了履帶車遙控駕駛 。

你擁有理性的思維和正義的情懷和情操,更擁有強大的實踐能力。

  • 走得有點歪斜

○○○曾幽默地說,“人要學會走路,也得學會摔跤,而且只有經過摔跤才能學會走路。”

盡管在發展中會出現曲折,但○○○的真理意義依然光輝奪目,○○○所開辟的真理之路依舊前途光明。

理論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創新,○○○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展。

二、

這履帶車的影片,勾起年少的回憶: 去農場開履帶拖拉機。

俺也一樣,那一年:

冬天走了五百公里野營行軍,到了新竹菜寮空軍機場旁,又去受幾天訓,就去士官隊。那時真是辛苦的。

訓完時,已是夏天,部隊已轉防至新竹南寮。

當年的新竹景色很幽靜。

陸游
溪漲清風拂面,月落繁星滿天。
數隻船橫浦口,一聲笛起山前。

回部隊就被通知,整理一下,幾小時後去金門。

一轉眼,四十多年了。

但是還記得那一晚,從南寮行軍至新竹時,經過香山火車站的景象。馬路不像現在,當年很窄的。

到了新竹火車站,上了火車,到了高雄,上船到了金門。

聽那 掌聲響起?

不 - 炮聲響起 -

這種拖拉機 , 據俺所知 , 好像很多都是蘇聯製的 .

俺當兵的時候也開過一次履帶車 , 所以對操縱桿有印象 .
履帶車的兩邊履帶是分別驅動的 .

但俺這次設計的操控方式 , 並不是兩支拉桿分別操控的方式 .
而是合而為一 , 像開汽車那樣 , 只有一個油門 .
驅動油門 , 車就前進 , 要調整方向 , 就像方向盤那樣左右調整 .
簡單的說 , 就是開車的方式 .

基本的動作 , 大致做出來了 , 接下來要細部調整 .
因為機構還不是很好 , 不敢多走 .
等調整好再來飆車 .

卡童兄貼的這個 , 比較像我們這裡的耕耘機 , 而且也叫鐵牛 .

梧葆老兄貼的最後一首歌 , 叫做回憶 , 是一首很好聽的藝術歌曲 .
台灣宜蘭郭子究老師作曲 , 還有台語版 .
有人說 , 這是一首聽了就會想哭的歌 .

郭子究 KUO Tzu-Chiu

作曲家追夢的飼牛囝仔

郭子究,1919年9月17日生於屏東縣新園鄉。

曾祖父曾為清朝的武進士,擁有數百甲土地,家境優渥,是當地望族。

但到了父親郭天送,由於吸食鴉片,導致家道中落,家產也變賣一空。

幸虧基督教信仰讓郭天送戒除了鴉片惡習,為了紀念耶穌的恩典,他將長子郭子究取名為「郭主救」,只是報戶口時,戶政事務所誤將名字登記成郭子究。

雖然獲得信仰的擁抱,但家境仍舊陷入困頓,郭子究為了幫助家計,4歲時就得幫忙家中和田裡的工作,無法獲得應有的教育,即使進入小學公學校就讀,仍需負責放牛、撿柴、下田等雜務。

畢業後,他為了貼補家用,到處兼差攢錢,曾到麵攤、雜貨店打工,還曾自行創業,騎著腳踏車往返屏東、枋寮、東港等地代客採購。雖然貧苦,仍不減郭子究對音樂的興趣。

受到母親的影響,他從小出入教會、接受教會音樂的薰陶;16歲時,憑自己的力量購買了人生中第一把吉他,有機會就演奏教堂新添購的樂器。就這樣,郭子究無師自通地學會黑管及小喇叭。

1937年,日本「太陽新劇團」來到東港,其中的音樂表演深深吸引了郭子究,表演結束後,他毅然決然地辭掉原有工作,立即加入劇團,從此展開了拜師學藝、四處演奏的生活,並跟隨黃錦坤學習吹奏黑管。

為了學到更多,他甚至半夜偷抄師傅的樂譜。跟隨劇團南北奔波的三年讓郭子究奠定紮實的基礎,到最後,豎笛、小提琴、吉他、手風琴和聲樂演唱等都變成他的拿手項目。

後來,22歲的郭子究晉升為樂師,他參加日本政府舉辦的「新臺灣音樂講習會」,獲得認證成為正式的音樂老師。1942年,在東港開辦了「星光新劇團」,招收社會人士,主要是教授音樂概論、樂器教學等。

浪跡後山的歲月

1942年10月,郭子究來到花蓮,當時他的身上只有五毛錢,就這樣展開新的旅程。

之後,花蓮港廳委員林桂興聘請他擔任「花蓮港音樂研究會」的指導講師,年僅24歲的他便展開了花蓮音樂教育之始。

白天上班,晚上指導音樂的日子充實而忙碌,但卻在1944年莫名其妙地被日本憲兵逮捕,幸而是烏龍一場。

1945年臺灣光復後,花蓮縣為了宣傳新政,破格任用郭子究為花蓮中學的音樂代課教員,教唱《國歌》,隔年他與夫人李妙好結婚,並且到了花蓮中學擔任代課教員,一待就是34年,直到退休。

只有小學資歷的他,努力自修,通過檢定考試成為合格的音樂老師, 並於1956年正式取得高中音樂教師資格。

百年樹人的抱負

為了提供貼補家用,郭子究飼養許多牲畜,並替人修理各種樂器,靠著多次嘗試研究、自創維修工具,逐漸變成花蓮地區修理鋼琴的高手,其他還包含提琴、長笛和各種銅管樂器,這項技能為他帶來不少收入。在花蓮高中期間,郭子究創作了許多合唱樂曲,推動各類音樂演奏會;1980年,他自花蓮中學退休後,音樂仍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花蓮文藝界年年不間斷地舉辦了以郭子究作品為主題的音樂會和研討會,例如1992年的「回憶–郭子究音樂創作回顧展」、1996年出版《共鳴的回憶–郭子究手稿作品集》。

郭子究育有一女二子,均繼承他的衣缽;1998年,原要歡度80歲生日,卻突然中風;與病魔搏鬥了十一個月後,於1999年5月15日與世長辭,享年80歲。

大陸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和前蘇聯徹底鬧崩了。蘇聯專家就撤走了全部的技術人員。

當時大陸洛陽生產輪式拖拉機,對蘇聯沒有多少依賴;

你說得對,履帶式拖拉機,在哈爾濱,沈陽設廠,主要是依賴蘇聯的技術。蘇聯人撤走後,因為畢竟東三省的重工業底子不錯,還是撐下來了。所生產的大型履帶式拖拉機主要有兩個用途,一是大規模墾荒,比如黑龍江北大荒國營農場的土地開墾,再就是礦山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