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形意拳的一些回憶

最上方的這一文是2012年9月貼的。

杭州 西湖 靈隱寺 如修禪師 傳的 馬步羅漢操。- 那時這套拳我還記得,現在已想不起來了。當年一住淡水的洪姓同學也知道這事。

浙江省武术拳械录 佚名 - 這本書裏有許多套的拳,當年我學了近二十套,現在還記得兩、三套。

上面的幾字已更正:
1975年前,

1985年前,

1975年前,一老人曾讓我抄一拳譜,前些年我得了保定軍校、講武堂的講義,一看就是當年抄的。

前些日,在永康街口,想起1979年前,幾位老人說當年是跟曹錕的。
以前的國際學舍附近。

那個時代的武林 人才輩出 亂世出英雄 好精采阿

幾位老人說:這人被自來得手槍打了,那人被步槍擊了,那誰被日寇的炸彈炸了,喊天主救我。這樣的事不少。

形意拳有沒有用,有啊 - 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說不能打,那練西洋劍的練了,有拿西洋劍刺人?
練居合道的練了,有拿苗刀砍人?

形意拳能不能打?
打輸送醫院、打贏送法院。

1949(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臺,當時有ㄧ批中央國術館武術名家也跟著到臺灣,

如第一期畢業的武狀元「千手擒拿」韓慶堂先生、八極拳名家李元智先生、摔角大王「花蝴蝶」常東昇先生、查拳名家張英健先生、角力名家潘文斗先生、武術名人傅淑雲女士、武術名師范之孝先生等人及當時中央國術館所設立的國立武術體育專科學校的吳文忠教授、郭秉道教授等人及國大代表兼武術名人陳泮嶺先生,這些人為臺灣的武術界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對臺灣的武術推展及武術教育有著重大且深遠的影響。

傅淑雲為中央國術館第五期畢業生,自幼熱愛國術,接受過完整正規的國術專業教育,其精湛的技藝、矯健的身法,獲選為1936(民國25)年第十一屆柏林奧運國術表演隊代表團之一員。(親眼見了嘴上有小鬍子的那人)

傅淑雲的丈夫孟昭勛也是武術家,是黑虎拳、白猿通臂拳的傳人

孟昭勛有一位日本學生,很多人都讚嘆練得真好,他說:
不只是每套拳練三千遍,而是單操時每個動作要練1000遍以上。

  • 不要用力、不要用勁、不用意念、不用觀想、自然呼吸,像影片一樣的動作,靈巧的每日練劈拳1000遍以上。

要抵抗用力、用勁的誘惑,這樣的練。

俺也曾這樣練,九個多月後,一不小心,把人的手弄脫臼了。

後悔擔心很多年。

木匠老師說:遇事能平平順順的解決,才是真功夫。

1個讚

這麼想就對了。小時候我的師父就是這樣教我們的。 其實我也就學幾套花架子,是不上道的。

歡迎新朋友胤丞!

1個讚

謝謝木匠大 感覺我年紀比大大們都小很多 希望各位不嫌棄我的無知跟幼稚

法律很奇怪 連保護自己都會被說防衛過當 練過武還會被加重其刑

但我想送法院應該比送醫院好點 最近那個逢甲男大生因為兩車擦撞就被打成重傷
就在我平日都會經過的地方發生 治安敗壞成這樣讓我很震驚
我就在思考應該在車廂裡放什麼武器好 遇到了道歉也沒用
不還手就是變植物人 不知道放支斧頭會不會好點
P.S 現在車廂裡有個之前練的流星錘 但是這種東西對上三支球棒 應該還是劣勢

  • 就在我平日都會經過的地方發生 治安敗壞成這樣讓我很震驚

道歉也沒用,就跑離開。實在沒辦法,擀麵棍 是比較有用的。

71年時一香港老人教這5式。莫家拳。

右手持短棍:

右上劈至左下。左上劈至右下。

右方橫劈至左方。左方橫劈至右方。

一刺。轉一圈,重複上面動作。

換左手。方向。

劈的目標是劈對方的手指關節。
後來看這影片,幾乎一樣:
5 Single Stick Drills Kali Eskrima Arnis

1個讚

會武原本不是壞事,但一定要拿捏適當。行走街頭引起衝突的可能性不大,開車時比較容易引發事端。有一種行車記錄儀,在車停之後仍舊能保持車頭,車尾的攝錄,有記錄就好說話了。只要不是自己先動手,應該就沒事;迫不得已一定要動手,把對方制服之後就立刻收手。不論哪兒的法律,一般都是這樣:在能證明自己倘若不動手,就會遭受威脅的時候,被迫還擊,應該不算錯。

我們年紀大一些,但社會經歷也是有限的,所以,吃過很多年的米飯沒什麼好值得顯擺的哈。

除了使用擀麵杖的,可以防衛的東西還真不少。棒球棍比擀麵杖好,擀麵杖難以把握力度,棒球棍更容易掌握發力的力度。重點是,可以很容易說清楚車上為什麼有條棒球棍,不太容易說清楚車上為什麼會有條擀麵杖。即使騎機車,帶條棒球棍也不稀奇。我記得最短的棒球棍是26英吋,28英吋的比較好攜帶。超過30英吋就不便攜帶了。

1個讚
  • 重點是,可以很容易說清楚車上為什麼有條棒球棍,
    若選擇放鋁棒的話,「一次遇到三個混混也是沒轍,大家覺得要放什麼?」

貼文一出,許多網友都推薦這3樣防身器具,其中分別為辣椒水、滅火器,

並點出其原因「辣椒水是最好的,沒有之一,對方再壯都扛不住」「辣椒水調濃一點」「說真的辣椒水比就實用」

「滅火器,可直接掃射對方面部」「小型的滅火器吧,自用防身皆可,還不怕被抓」;

但也有人認為躲在車內為上上策,「絕對不要下車,報警完後開始錄影存證」「車子就是你最好的防具」「不要下車,下車都嘛可能打輸」。
絕對不要下車,報警完後開始錄影存證

遇到混混:
一、絕對不要下車,報警完後開始錄影存證
躲在車內為上上策,「絕對不要下車,報警完後開始錄影存證」
「車子就是你最好的防具」「不要下車,下車都嘛可能打輸」。

二、混混擊車:
長按喇叭不停,引起路人或路旁商家幫忙、報案。

三、
車上備有辣椒水、滅火器。

1個讚

一、當年我聽到和看到的二郎拳拳譜是和哪吒拳、韋陀門的六合拳譜在一起。

二、浙江省武術拳械錄。寫的是武二郎傳下,武松拳法。二郎拳自明末清初問世以來至今已傳三百多年。

三、大陸的網文:
清道光年間(1820-1851)第八代師祖崔笠太老師來漆州地區聖佛寺至今己一百五十多年。現在整理的拳術套路是崔笠太老師傳下來的原套。

二郎拳的創始人是否假託神仙而命名,如今無法考證。

但是,二郎拳十一代傳人王玉山老師生前堅決否定這種說法,他對我說,所謂二郎拳就是二人對練的拳。二郎門的基本器械也著重對練。

二郎拳 少林派中的二郎門
人 物
少林寺弟子魏一光、孔一明
“二郎拳"的具體源頭和出處已經很難考證,據傳二郎拳始創於明末清初。明朝末年,嵩山少林寺弟子魏一光、孔一明先後離寺,各居一方,隱匿山林,聞雞起舞,參悟少林玄妙,遍訪武林名家,歷經滄桑磨練,均武功超群。遇蝗年災荒,二人思念親人,於返鄉途中巧遇客堆。閒聊之後方知是同門兄弟,談及武技,興趣大發,不約起身相武,百餘回合不相上下,誓定二人合力開館授徒,取拳名"二郎拳”,迄今已有三百餘年。

還有一說,因二郎拳以二人對練為主,故名。歷經世代相傳,門人遍及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數十省。

前輩 我比較好奇您竟然學過勤習堂的拳母 是叫金鷹母拳?!
因為我大學的時候讀的是虎尾科大在武學社跟著來自西螺的程老師練過幾年金鷹拳
就是那個 西螺的阿善師 傳下來的振興社 金鷹拳
振興社跟勤習堂關係好像很接近 拳法樣子挺像 但卻又叫不同名字
真好奇這之間的關係

最近看到這個 車式形意
應該是李洛能 八大弟子的車毅齋那一支的
跟前輩分享

形意拳在臺灣
山西派:
車毅齋、布學寬體系—武朝相
榮獲巴西國家南十字星勳章的山西拳師武朝相

車毅齋、李長有、喬鑑西體系—陶炳祥
宋世榮—趙守鈺

河北派:
郭雲深、孫祿堂、鄭懷賢體系—張世榮(臺南)、賀順定(臺北)、李燦(新竹)
劉奇蘭、李存義體系—李東園(臺北)、田鴻業(臺南、高雄)、陳泮嶺(臺中)
劉奇蘭、李存義、張衍慶體系—桑丹棨(亦曾受業於尚雲祥、武壇傳藝)

劉奇蘭、李存義、黃柏年體系—黃國楨(黃柏年之子)

劉奇蘭、李存義、尚雲祥、趙克禮體系—曹連舫(臺北)
劉奇蘭、李存義、尚雲祥、 殷聲遠體系—王覺民(宜蘭)
劉奇蘭、耿繼善、耿霞光體系—周繼春(臺北)
劉奇蘭、張占魁體系—王樹金(臺中)、張震海

河南心意六合拳:
袁鳳儀、宋國賓體系—李廣東(中央研究院旁的胡適公園)
袁鳳儀、盧嵩高、井金森體系—陳老師(景美靜心小學對面的公園裡)
袁鳳儀、盧嵩高、陶子鴻體系—呂玉成(臺灣武林25期)

戴氏心意拳:戴六—郭連蔭(老國代)─郭澤章(高雄中正路中聯信託當主管)
其他早年在大陸中央國國術館、或各地國術館畢業的也有很多會形意拳的
例如:傅淑雲(高雄)、陳天一(陳泮嶺姪)、劉維中(高雄)等

也分享幾影片:
1972後,我曾學幾招陳氏太極拳,一位五十多歲的高大壯漢。

太極拳庇身捶,要想練真功,肘要與膝合!

教時一招一式的講用法、打法,和這影片一樣的。學到庇身捶時,被最初教我拳法的老人知道,把壯漢說了幾句,我就沒得學了。

兩岸剛開放時,一老師兄去大陸,要探訪當年幾老人常談到的:周潛川先生。
又過了幾年,給了我一碟:
商氏形意拳教學1 五行拳 五行連環拳
網址:

最初教我拳法的老人教的,也是類似這樣的,看起來沒用力。

現在我比較常比畫、比畫的是這:
宋氏形意拳(宋光華大師5形,12形)

最初教我拳法的老人常說宋氏形意拳的好。

1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