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奈樂園(二)

一般人可能常把迪斯奈樂園當成純粹的遊樂場 , 只是要去玩它的遊樂設施 .
而殊不知迪斯奈樂園還大量的蘊涵和彰顯美國文化 , 遊迪斯奈必須在美國本土玩 , 才能玩出美國味 .
把迪斯奈搬到外國 , 那就變成純遊樂場啦 .

1978 年 , 俺去洛杉磯迪斯奈樂園 , 進門後的主街道 ( main street ) 裡 , 就有美國古早時期的警察局和消防隊 .
歌劇院裡頭還有個林肯總統 , 以電子控制 , 可以從椅子上站立起來 , 演說匹斯堡宣言 , 臉上可以有 72 種表情 .
另外 , 米老鼠唐老鴨卡通動畫的製作過程 , 也交代得鉅細靡遺 .
玩一次迪斯奈樂園 , 真可以學到不少美國文化 .

但現在把迪斯奈搬到日本 , 搬到香港 , 那些美國味就全沒啦 , 也沒人在意啦 .

然而 , 美國太遠啦 , 俺只好帶兒子小遊一下日本的迪斯奈 .
進場之後 , 俺把上頭那些大道理 , 說教給兒子聽 , 叫他別只顧玩 , 也要順便體會一下美國文化 .
但該怎麼體會乎哉 ? 現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話說在台灣 , 大家小時候就都讀過馬克吐溫寫的 “湯姆歷險記” , 英文書名叫做 TOM SAWYER .
故事中 , 湯姆和另外兩個小孩離家出走 , 坐著筏子 , 渡河 (應該是密西西比河) 跑到河中的小島上 , 過其探險生活 .
而這段故事 , 就在迪斯奈樂園中 , 到了日本 , 居然還在 .

現在看吧 . 那個島現在叫做湯姆島 ( TOM SAWYER ISLAND ) , 而且必須坐木筏過去探險 .

這就是搭乘木筏前往湯姆島的地方 , 屋頂上的招牌還寫著 TOM SAWYER ISLAND 哩 .

全景是這樣 .

這是上船搭乘的情景 .

木筏是有人駕駛的 , 看上面牌子上寫的 哈克.芬 , HUCK FINN , 這是和湯姆一起渡河的那位頑童 .

渡河啦 .

要靠岸上到湯姆島了 .

島上風光 , 有許多探險設施 .

叫兒子體會一下 .

這還有個樹上小屋 , 這張逆光 , 非常難拍 .

樹下有個洞 , 可以爬上去 .

這故事就到這裡啦 . 一些不明所以的遊客還不知道在玩些啥哩 .

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一般人应该都读过的。

是呢,小孩子多从文化角度理解,游玩也可以长知识。

最近發現 , 這張似乎好像不太漂亮 , 有點怪怪的 .

改成這樣 , 是不是比較自然一點啦 ?

呵呵 , 俺的覺悟真高 .
看吧 , 人民如果發現任何偏差 , 就會馬上自動自發修正的 .
同志們 , 辛苦啦 .

以前学英文的时候读过一本小说,说是一家人到一个小岛生活,骑鸵鸟,在无花果树上建房子,我猜这个场景实际上是从那个故事中得到的启发。树是假的吧?

可惜。所有的狄思尼都沒去過。現在也不想去啦。看這些相片就很滿意了。

新看一片,一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FqGhyE6rS0

原來是勸人行善的廣告哈。

小時候在茶館裡常常聽人說積德行善因果報應的段子,故事各種各樣,要說都是這個意思。

一個人,學會如何善待他人,善待自然,最後也就是善待了自己。

狄斯奈樂園當然是當小孩子的時期去是最快樂的 , 所以美國的孩子有福了 , 再來 , 日本的小孩也跟著有福啦 .

如果不能夠小孩的時候去 , 那麼 , 年輕的時候去 , 也是可以的 .
洞庭就在年輕二十出頭歲的時候去了美國迪斯奈 , 勉強冒充一下小孩 , 還可以大玩特玩 .
後來 , 多年後 , 但距現在也是多年前啦 , 中年啦 , 又去了一次日本迪斯奈 , 就玩得少一些了 .
這次 , 又去日本 , 真就感覺老啦 , 排隊排得痛不慾生 , 而且根本不想玩啦 , 只是看看跟照相 .

梧葆老兄如果都沒去過 , 依咱們現在這個年齡 , 事也不會想去的 .
不過 , 若有機會 , 去看一看 , 見識一下 , 知道怎麼回事 , 亦無不可 .